賈關青 李明
焦裕祿的早年生活十分坎坷,孕育他的是一位平凡但勤勞、堅忍的農(nóng)村婦女——李星英。2012年播出的電視劇《焦裕祿》不僅全方位展現(xiàn)了焦裕祿的人生,也深入刻畫了焦母這樣一位偉大女性的光輝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東省淄博市博山縣(今博山區(qū))崮山鄉(xiāng)北崮山村一戶自耕農(nóng)家庭。他的母親出生于1892年,祖上是木匠,家庭條件相對比較殷實。她嫁給焦裕祿的父親焦方田的時候,焦家的生活也還不錯。焦裕祿在1955年12月26日親筆撰寫的《干部歷史自傳》中這樣概括他的家庭情況:“從出生到15歲,家庭有15口人,15畝地,牛2頭、騾子1頭,房子20余間。全家依靠種地生活,農(nóng)閑時開一小油坊,打蓖麻油,資金大部是外債?!彪m然資金大部是外債,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置下這樣的家業(yè)也實屬不易??上Ш萌兆記]過多久,焦家就開始衰落,焦裕祿的母親除了日夜操勞,照顧老人和生養(yǎng)小孩外,還先后經(jīng)歷了早年喪夫和晚年喪子的悲痛,但她以其堅忍的品格,苦苦地支撐著這個家庭,也深深地教育和影響了焦裕祿的一生。
母親教給焦裕祿生產(chǎn)生活的知識。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帶著焦裕祿下地干農(nóng)活,還在農(nóng)忙之余教他認識并采挖馬齒莧、灰灰菜、苦苦菜等野菜,做成野菜粥充饑。這樣的勞動習慣一直堅持了很多年,不僅幫助焦裕祿度過了苦難的逃荒歲月,還讓他通過參加勞動與最底層的群眾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2底,焦裕祿被組織選派到蘭考擔任蘭考縣委副書記、書記期間,為了深入了解蘭考的“三害”情況,他經(jīng)常一個人到田間地頭與群眾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群眾沒把他當干部,都把他誤認為是和自己一樣的莊稼人,與他無話不談。從焦裕祿在蘭考留下的4張照片也能看到,他不是在拔草,就是在鋤地,那認真專業(yè)的樣子,誰能想到他是一名縣委書記?
母親教給焦裕祿做人做事的道理。1941年,糧食絕收,焦裕祿的父親因交不起捐稅,上吊自盡。焦裕祿在“自傳”中寫道:“1941,家庭沒啥吃,又欠下了外債,我還要結(jié)婚,父親終日愁悶,秋天上吊自殺了?!边@時兵荒馬亂,焦裕祿的哥哥又不知所終,但他的母親沒有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垮,而是堅定地對焦裕祿說:“祿子,你哥回不來,出殯的時候只有你給你爹頂包打瓦了。你給娘記住,人到啥時候都不能塌了脊梁骨?!苯乖5撘簧继锰谜鋈俗鍪碌牧晳T,無疑是受到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影響,而最直接的就是來自母親的言傳身教。
母親給了焦裕祿繼續(xù)活下去的勇氣。1942年,日軍開始在山東強化治安,焦裕祿以“共黨嫌疑人”的罪名被抓到博山監(jiān)獄,后來又被押送到東北撫順大坑山煤礦當苦力。他在“自傳”中寫道:“這年6月下旬的一天,吃過早飯,突然聽到大門外狗咬非常厲害,我赤著腳光著背到大門口一看,兩個鬼子一個翻譯,持著槍在看我家門牌。我見勢頭不對,便出大門向南拐彎,想跑掉,但未走多遠,從南面過來兩個漢奸便衣,各持手槍,迎頭碰上,一把將我抓住……”焦裕祿被捕后,他的母親,一個小腳老太太每隔一天便要走來回30多公里的山路到博山打探消息。他不敢想像,假如自己不在了母親該怎么辦。1943年8月,焦裕祿歷經(jīng)磨難,九死一生,從東北逃回了家鄉(xiāng),見到母親后百感交集,母子二人抱頭痛哭了一場。不久,焦裕祿攜妻兒逃往江蘇宿遷。
母親告訴焦裕祿好男兒要有擔當。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陪著焦裕祿看天上的星星,對他說:“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好男兒就要有擔當。”1945年,焦裕祿打長工的宿遷建立了人民政權。在黨的宣傳和教育下,焦裕祿看到了窮人翻身當家做主的希望,就迫不及待地帶著老婆孩子從宿遷返回了家鄉(xiāng),并很快參加了村里的民兵組織。1947年,人民解放軍轉(zhuǎn)入戰(zhàn)略反攻,焦裕祿根據(jù)組織安排開始準備隨軍南下。雖然知道當兵打仗隨時有犧牲的危險,但焦母深明大義,從不干涉兒子的意愿,折射出一位母親的堅強與無私。在后來的工作中,焦裕祿不負眾望,無論干什么工作都非常出色:在尉氏,他是“支前模范”;在大連,他是“青年突擊手”;在洛礦,他是“先進工作者”;在蘭考,他是黨和人民心中永遠的“好書記”。可以說,母親的諄諄教導影響了焦裕祿一輩子。
1953年,正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焦裕祿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來到洛陽礦山機械廠工作,并在這里生下了二女兒焦守云。當時,由于工作繁忙,加之上面已經(jīng)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實在忙不過來,后來焦裕祿就讓母親把焦守云接到了山東老家,這一走就是9年,直到1964年春節(jié),焦守云才被焦裕祿接回身邊生活。雖然如此,每當農(nóng)閑的時候,母親就會帶著焦守云到洛陽與焦裕祿小住些日子,并給兒子帶去一些他喜歡吃的煎餅,以解思念之苦。走的時候,不管多忙,焦裕祿都會親自把她們送到火車站。后來焦守云回憶道:“我奶奶每次都是把煎餅放干了疊起來,去看我爸的時候帶上,能吃好長時間。有時候都長了一層薄薄的綠毛,他就拍拍再吃?!?/p>
1964年春天,已任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正在領導蘭考人民取得同風沙、內(nèi)澇、鹽堿“三害”作斗爭的初步勝利之時,他的肝病越來越重。跟隨他一起工作的同志們發(fā)現(xiàn),無論開會、作報告,他經(jīng)常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右膝壓住肝部。日子久了,他辦公坐的藤椅上,右邊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此時,深感時日不多的焦裕祿,心里除了放不下蘭考的工作以外,最惦念的就是生他養(yǎng)他的母親。
這年春節(jié),經(jīng)上級黨組織批準,焦裕祿帶著妻子與兒女回家鄉(xiāng)探望老母親,這是他參加革命工作離家17年后第一次帶全家探親,也是他在家鄉(xiāng)過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焦裕祿的侄子焦守忠曾這樣回憶:“那是叔叔的最后一個春節(jié),我印象特別深。他臘月廿八到的家,還沒過完年就被一個電報叫回了蘭考,因為工作上的事情。”當時,焦家人都不知道焦裕祿的病情已經(jīng)很嚴重,只是覺得他的臉色不太好,非常瘦。母親端詳著臉色蠟黃的兒子,心疼極了,問他怎么了,他說沒事,只是有點累。回到家鄉(xiāng)的時間短暫而寶貴,焦裕祿看上去精神好了很多,他不僅拜訪了一些親朋好友,還冒著大雪帶著6個孩子給爺爺上了墳。臨行前,焦裕祿又騎著自行車在村莊的周圍轉(zhuǎn)了一大圈,似乎是向自己的故鄉(xiāng)和母親作最后的告別。
1964年3月,焦裕祿因過度勞累,暈倒在工作崗位上,后經(jīng)醫(yī)院診斷最終被確診為“肝癌后期,皮下擴散”。常年的勞累已經(jīng)讓焦裕祿的肝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焦裕祿病危的消息傳到家鄉(xiāng)后,他的母親不顧年邁第一時間就趕了過來。當在醫(yī)院里看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兒子被病魔摧殘得脫了形時,心如刀絞。但她沒有表現(xiàn)出過度的悲傷,而是一直安慰焦裕祿說:“沒有什么治不好的病,我們回家治病。病治好了我還給你納千層底穿?!睘榱肆藚s心中的牽掛,臨終前焦裕祿囑托妻子:“把兒女養(yǎng)大、給老人送終,不要向組織提要求、要救濟。”
1964年5月14日,病魔奪走了焦裕祿年輕的生命。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母親強忍淚水,堅持著給焦裕祿料理完后事。據(jù)焦守云后來回憶:“奶奶陪著母親把喪事辦完,那個時候她一滴眼淚也沒掉,也沒聽奶奶說過什么??伤丶业臅r候剛下八陡火車站,一下子就癱軟在地,手摳著黃土,放聲大哭‘我的兒呀,我的兒呀,我的兒,撕心裂肺誰都勸不住。有人問她,為什么當時不哭,回到家卻要哭。她說:‘俊雅還年輕,又帶著6個孩子,將來所有的事情還要靠她一個人,我要是在那里大哭,俊雅該怎么活呀!”
焦裕祿的離去成了母親心中永遠的痛。焦守云回憶說:“土改時我家分到一個桃園,里面有個破窯洞,父親剛?cè)ナ赖哪嵌稳兆?,每到傍晚的時候,奶奶因為思念他,一個人跑到窯洞里大哭,哭得特別悲痛,村里的人聽到了,想去勸勸她,可又覺得讓她哭出來更好?!?/p>
正如焦守云所說:“中國婦女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我奶奶身上都能體現(xiàn)。”同樣,中華男兒的優(yōu)秀品質(zhì),在焦裕祿身上也都能體現(xiàn)出來,這正是兒子對母親和母親對兒子的最真實的感情,直到今天也依然閃爍著光輝。(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