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國 ,趙新龍 ,陳士安
(1.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2.浙江理工大學 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懸架系統(tǒng)是汽車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傳遞外界環(huán)境因素作用在汽車車輪和車架(或車身)之間的力和力矩,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將車身與道路激勵隔離,保證汽車的行駛平順性。汽車懸架系統(tǒng)主要分為被動懸架、半主動懸架和主動懸架[1]。主動懸架能夠很好的改善車輛的行駛平順性和操作穩(wěn)定性,所以現(xiàn)階段主要對主動懸架研究比較廣泛,而對主動懸架研究除了結構上的改變控制系統(tǒng)也是比較關鍵的。由于主動懸架結構復雜,安裝要求高,市面上具有主動懸架的車型一般都是在常規(guī)被動懸架系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改變的。主動懸架由可以進行調(diào)節(jié)的控制執(zhí)行器和一個螺旋彈簧所組成,這種組成的主動懸架系統(tǒng)為2自由度一級減振式主動懸架,在一級減振式主動懸架上面增加一個常規(guī)的被動懸架就成為3自由度二級減振式主動懸架,這個兩個主動懸架系統(tǒng)是研究者們大力研究的對象。對于主動懸架的控制策略研究也有相應地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主要研究包括隨機最優(yōu)控制、天棚阻尼控制、模糊控制、PID控制、預瞄控制、H無窮控制、神經(jīng)網(wǎng)絡控制、自適應控制等等。已經(jīng)有學者將神經(jīng)控制理論和最優(yōu)控制理論與汽車主動懸架相結合,推動了主動懸架的普及和應用。
本文通過PID來控制車身加速度的幅值,車輛的平順性與車身加速度關系密切,控制車身加速度可以保持汽車的平穩(wěn),在一級和二級減振式主動懸架基礎上建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模型。分析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的三個平順性評價指標,得出在有無PID控制下三個平順性評價指標仿真圖形,分析說明在PID控制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對改善車輛平順性具有一定的作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
汽車懸架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振動系統(tǒng),模型建立的越接近實際,仿真出來的結果就會真實,但是整個分析過程也會變得很困難。為了方便研究本文的相關內(nèi)容,簡化汽車的懸架系統(tǒng),只考慮單個輪子的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激勵也只考慮路面的不平度。故選取整車懸架的四分之一單輪模型,得到四分之一車4自由度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1/4車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模型
根據(jù)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模型以及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出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動力學方程為:
式(1)中:q為路面的輸入,單位是 m;k1為輪胎的剛度,單位是N/m;m1為非簧載質(zhì)量,單位是kg;mc為被動懸架減振系統(tǒng)質(zhì)量,單位是kg;z1為非簧載質(zhì)量的垂直位移,單位是m;kc1為下隔振的剛度,單位是N/m;cc1為下隔振的阻尼,單位是N·s/m;zc1為下隔振的位移,單位是m;k2為懸架的剛度,單位是N/m;F為主動懸架主動控制力,單位是N;zc2為上隔振的位移,單位是m;kc2為上隔振的剛度,單位是N/m;cc2為上隔振的阻尼,單位是N·s/m;z2為簧載質(zhì)量的垂直位移,單位是m;m2為簧載質(zhì)量,單位是kg。
利用公式(1),通過Matlab/Simulink軟件建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仿真模型,如圖2所示。
為了簡化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的整體建模與仿真,不考慮懸架內(nèi)部干擾因素和汽車的外部風向,懸架接收的振動主要是路面垂直面上凹凸不平引起的。本文主要考慮是隨機路面激勵對于主動懸架的影響,忽略其他因素。作為車輛振動的主要輸入—路面不平度,主要采用路面功率譜密度描述其統(tǒng)計特性。路面功率譜密度Gq(n)用下式作為表達式[2]。
式中:n為空間頻率,它是波長λ的倒數(shù),表示每米長度中包含波的個數(shù),單位是m-1;n0為參考空間頻率,n0=0.1 m-1;Gq(n0)為n0頻率下的路面功率譜密度值,也稱作路面不平度系數(shù),單位是m3;W為頻率指數(shù),為雙對數(shù)坐標上斜線的斜率,決定路面譜密度的頻率結構。路面不平度位移時域表達式為:
式中:f0為下限截止頻率,本文取f0=0.011u,單位是 Hz;vc為汽車行駛速度,單位是 m/s;ω(t)為白噪聲信號[3]。
規(guī)定懸架在標準C級路面上行駛,n0=0.1,W=2,路面不平度系數(shù)Gq(n0)=G0=2.56*10-8m3,汽車速度vc選取20 m/s,根據(jù)(3)式建立路面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路面隨機輸入仿真模型
PID控制是一種線性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直接對數(shù)字信號進行控制,是比較成熟的控制方法,使用是比較廣泛的。利用本身的P(比例)、I(積分)、D(微分)這三個調(diào)節(jié)來對所需控制系統(tǒng)誤差值(期望值與控制輸出值差)進行控制,要求是控制的輸出值盡量接近期望值??刂圃韴D如圖4所示。
圖4 PID控制原理圖
由PID控制原理圖可知,設定值r(t)與實際輸出值 y(t)存在著偏差 e(t),然后對偏差值通過比例系數(shù)、積分系數(shù)、微分系數(shù)進行計算,并通過相關規(guī)律進行線性組合得到相應的控制量u(t),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4],得到公式如下:
為了得到最好的平順性,一般設定值為理想狀態(tài),r(t)為0,實際輸出值y(t)為車身加速度值,所以e(t)=z¨2。根據(jù)式(4)和(5),建立 PID 控制仿真模型,如圖5所示。
圖5 PID控制仿真模型
車輛懸架系統(tǒng)中,平順性的指標主要有三個,分別是車身加速度、懸架動行程和輪胎動行程。乘客舒適度的主要評價是車身加速度的指標,最能反應汽車振動的特征是車身加速度。故選取確定加速度為控制對象,PID控制是根據(jù)車身加速度的值來進行的,使最終的三個評價指標達到所設計的理想值。通過Matlab/Simulink軟件建立整體系統(tǒng)的仿真模型,如圖6所示,為下文仿真分析提供基礎。
圖6 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有無PID控制仿真模型
在整個控制過程中需要得到理想的控制力就需要確定PID控制中的比例、積分、微分的參數(shù),使得KP、KI、KD達到最佳值。確定PID參數(shù)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采用的是試湊方法進行確定,選定的順序是先確定比例系數(shù)、再確定積分系數(shù)、最好確定微分系數(shù),并經(jīng)過多次仿真及修改參數(shù),確定最終的各個系數(shù)[5],具體為 KP=10,KI=10,KD=2。
設定仿真工況:車輛以vc=20 m/s的車速在C級路面上行駛,仿真時間T取5 s。以某車型的參數(shù)為原型數(shù)據(jù),具體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仿真模型各參數(shù)
車輛懸架系統(tǒng)的主要評價指標是車身加速度、輪胎動行程和懸架動行程三個,本文通過對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的仿真,在有無PID控制下三個評價指標的對比圖,仿真結果如圖7~圖9所示。
圖7 車身加速度
圖8 輪胎動行程
圖9 懸架動行程
圖7 ~圖9形分別是車身加速度對比圖、懸架動行程對比圖、輪胎動行程對比圖。從上述仿真結果圖形可知,在PID控制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系統(tǒng)的車身加速度比無PID控制的峰值?。辉赑ID控制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系統(tǒng)的輪胎動行程幅值相對無PID控制也有減??;在PID控制下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系統(tǒng)的懸架動行程幅值相對無PID控制也有相應的減小。通過Matlab軟件分別計算各個評價指標的均方根值,并做成表格,如表2所示。
表2 均方根數(shù)據(jù)對比表
通過表2可知,在PID控制下的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的車身加速度下降了8.4%,懸架動行程下降了9.4%,輪胎動行程下降了10.8%。
通過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的仿真分析可得,基于PID控制的主動懸架在車身加速度、懸架動行程和輪胎動行程上都降低了,相對于無PID控制懸架的三個平順性評價指標都得到了改善,說明在PID控制下的三級減振式主動懸架改善了車車輛的性能,提高了舒適性,對后續(xù)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