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義超
【摘要】 目的 分析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75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研究組(3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吡嗪酰胺、丙硫異煙胺、左氧氟沙星及乙胺丁醇聯合方案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利奈唑胺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病灶吸收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 研究組痰菌轉陰率為92.11%, 高于對照組的72.9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灶吸收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效果顯著, 可提高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耐多藥結核病;利奈唑胺;聯合方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01
【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inezolid-containing regime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Methods ? A total of 75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7 cases) and research group (3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yrazinamide, propionate isoniazid, levofloxacin and ethambutol,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inezoli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bacteria in sputum, absorption of lesions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After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bacteria in sputum as 92.11% than 72.9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absorption of lesions as 94.74% than 78.3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 Linezolid-containing regimen shows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and it can improv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bacteria in sputum and absorption of les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Linezolid; Combined regimen
結核病是一種常見慢性傳染性疾病, 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 該疾病主要以低熱、盜汗、乏力以及消瘦等為常見癥狀, 若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會對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帶來極大影響。近幾年, 隨著建筑業(yè)及交通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環(huán)境遭到嚴重污染, 致使結核病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 2]。本文針對本院2016年1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取不同治療方案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37例)和研究組(38例)。對照組患者男19例, 女18例;年齡19~78歲, 平均年齡(44.24±12.75)歲;病程5個月~34年, 平均病程(7.30±9.00)年;其中初治4例, 復治33例。研究組患者男22例, 女16例;年齡20~77歲, 平均年齡(44.46±11.50)歲;病程6個月~33年, 平均病程(7.19±9.25)年;其中初治7例, 復治3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年齡≥18歲;經臨床肺部CT檢查確診, 細胞培養(yǎng)結果顯示陽性;患者無抗結核藥物過敏史;患者及家屬均了解本次研究, 表示自愿參加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合并嚴重肝、腎等功能性疾病, 艾滋病或攜帶者, 血液系統疾病, 明確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缺陷疾病及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長期使用激素類患者;患者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有過敏史。
1. 3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丙硫異煙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以及吡嗪酰胺聯合方案治療, 連續(xù)治療1年。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利奈唑胺[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美國), 注冊證號H20130609]治療, 初始劑量600 mg/次, 2次/d口服;治療6個月后若患者出現肝腎功能損傷、胃腸道不適及末梢神經炎等不良反應, 應及時對利奈唑胺劑量進行調整, 避免或減少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 同時若合并有其他癥狀應給予對癥治療。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病灶吸收情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病灶吸收情況分為顯著吸收、吸收、不吸收及惡化。病灶吸收率=(顯著吸收+吸收)/總例數×100%。不良反應包括肝腎功能損傷、胃腸道不適以及末梢神經炎。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痰菌轉陰情況比較 ?治療后, 研究組痰菌轉陰率為92.11%, 高于對照組的72.9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病灶吸收情況比較 研究組病灶吸收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肝腎功能損傷3例, 胃腸道不適2例, 末梢神經炎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79%;對照組出現肝腎功能損傷1例, 胃腸道不適1例, 末梢神經炎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1%;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結核病在臨床上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 大部分患者通常是受到細菌感染所導致, 且細菌能夠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播[3, 4]。臨床多以藥物治療結核病, 但由于結核分枝桿菌具有較高的耐藥性, 患者對許多藥物有很高的耐藥性, 因此, 大大增加了治療難度[5]。臨床對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方案十分重視, 主張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聯合治療該疾病, 治療效果理想[6]。為探討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的治療效果, 本文針對本院收治的75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 研究組痰菌轉陰率為92.11%, 高于對照組的72.9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灶吸收率為94.74%,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使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分析原因:近幾年, 臨床逐漸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并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有相關研究顯示, 利奈唑胺具有很好的抗結核分枝桿菌作用, 該藥不僅能夠和細菌核糖體40s亞基相互結合, 還能對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進行有效抑制, 且對增殖期的結核菌群具有覆蓋功效, 另外, 在體外能夠抑制耐藥結核分枝桿菌。患者通過口服使用利奈唑胺能達到很好的吸收效果, 具有高達100%的生物利用度, 而該藥物半衰期為4.4~6.9 h, 不會受到藥量的影響, 藥效相對穩(wěn)定, 用藥后藥效到達腦脊液, 能夠與腦蛋白相結合, 同時利奈唑胺可以單獨發(fā)揮其藥效, 不會和其他藥物發(fā)生交叉耐藥現象, 因此, 病菌對該藥物有較高的敏感性[7, 8]。本次研究中, 研究組出現肝腎功能損傷3例, 胃腸道不適2例, 末梢神經炎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5.79%;對照組出現肝腎功能損傷1例, 胃腸道不適1例, 末梢神經炎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11%;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研究組患者在聯合方案治療基礎上添加利奈唑胺治療, 能提高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 不過對初次治療結核病患者采用利奈唑胺治療, 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所以在治療期間, 臨床需根據患者病情狀況對藥量進行合理調整, 有利于降低其不良反應發(fā)生, 有效提升治療效果[9-12]。受外部環(huán)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 關于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的治療效果, 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補充。
綜上所述, 針對耐多藥結核病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效果顯著, 可提高患者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率,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李志江. 對耐多藥結核病(MDT-TB)患者采用含利奈唑胺聯合方案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6, 27(7):881-882.
[2] 鄭楠 . 應用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8(1)100-101.
[3] 孫冰, 楊亞勤, 韓偉. 多藥聯合化療加用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7(22):2651-2653.
[4] 張建武, 王芳, 王燕波, 等. 含氯法齊明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6, 36(12):103-106.
[5] 辛朝雄, 吳小霞, 楊儉, 等. 含環(huán)絲氨酸聯合胸腺肽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效果. 廣東醫(yī)學, 2016, 37(17):2646-2651.
[6] 王愛民, 王小軍, 董雪松. 利奈唑胺聯合常規(guī)化療治療廣泛耐藥肺結核的療效觀察. 現代藥物與臨床, 2016, 31(10):1652-1656.
[7] 童維佳, 王永慶.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 臨床肺科雜志, 2015, 20(9):1602-1604.
[8] 鄧敏.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在耐多藥肺結核病治療方案中的效果比較. 中外醫(yī)療, 2015, 34(18):134-135.
[9] 劉智, 楊梁梓, 傅佳鵬, 等. 利奈唑胺治療耐多藥肺結核臨床療效觀察. 臨床肺科雜志, 2017, 22(7):1173-1176.
[10] 魏成翠, 任艷.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的療效及對血清腺苷脫氨酶、C反應蛋白水平的影響.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8, 18(2):195-196, 199.
[11] 黃愛國. 聯合應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療效分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7, 11(15):116-117.
[12] 趙華, 徐萌, 段宏章, 等. 探討左氧氟沙星和卷曲霉素聯合化療方案用于耐多藥肺結核的臨床效果.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7, 8(24):82-84.
[收稿日期: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