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榮
【關鍵詞】文本閱讀;語意;語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49-0063-02
詞語是文章不可或缺的組成要素,是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古人吟詩作詞十分講究煉字煉句,常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或“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大凡優(yōu)秀文學作品,其作者也非常注重詞語的千錘百煉。有些詞語,看似毫不起眼,可有可無,細品深究,實則起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巧抓關鍵或重點詞語,沉潛其中,反復揣摩,細細品味,走進詞語的世界,領會字里行間的深意,感悟語文的獨特魅力,提升學生自主閱讀理解與賞析能力。
1.沉潛詞語品味語意,挖掘言外之意。
詞語表達,既有表面含義,又隱含內(nèi)在深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關鍵詞語,由表及里挖掘詞語潛在的言外之意,從而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下《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文中有這樣一處描寫主人公阮恒抽血后的細節(jié):“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xù)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在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出表示“哭”的詞語:啜泣、嗚咽、哭泣,從這三個表示“哭”的詞語中,引導學生感受阮恒害怕的內(nèi)心世界。接著,讓學生找出阮恒哭泣時的動作:捂、掩蓋、咬。從這組詞的分析中,讓學生感受、理解阮恒內(nèi)心害怕,但為了朋友卻愿意承受痛苦的矛盾心理。通過分析關鍵詞語,細品深思,有助于學生理解語意,讓學生懂得文本內(nèi)容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進而加深學生對文本深意的理解。
2.沉潛詞語感受語境,體味“韻外之致”。
詞語作為文章的基本單位,不僅可以表情達意,而且可以展示一幅幅多彩絢麗的畫面,營造一個個優(yōu)美動人的情境,使文章意境悠遠,喚起讀者豐富的想象和情感體驗。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聚焦詞語,引導學生潛心研讀文本,沉浸詞語情境,大膽想象詞語背后的畫面,從而感受語境,領會文本思想情感和內(nèi)在意蘊,體味文本的韻外之致。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上劉禹錫的《望洞庭》一詩時,可以從一個“望”字著眼,先緊扣“山水色”,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湖光和秋月兩相和的畫面。接著,繼續(xù)追問:一切景語皆情語,“和”還有什么深意?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和諧心境。通過沉潛詞語,幫助學生加深語意理解,再現(xiàn)文本的審美意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世界。
3.沉潛詞語拓展遷移,感悟味外之旨。
每一個詞語都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和情感溫度,有些詞語看似尋常普通,實則意蘊豐厚,情感真摯,飽含哲理。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沉潛詞語,品讀感悟,由此及彼地拓展遷移,從而豐富詞語內(nèi)涵,幫助學生領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主題,體悟味外之旨。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下《千人糕》一文時,教師可以聚焦文中最后一句“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聚焦“的確”這個詞,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事件的情節(jié)及其之間的關系,通過深入思考理解文章中心。在此基礎上,由此及彼,鏈接生活,拓展遷移。通過“千人衣”“千人餅”“千人轎車”的舉例,讓學生明白:每一項勞動成果,都需要很多人的辛勤付出。這樣,通過聚焦詞語,沉潛思索,品讀感悟,交流討論,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體會文字隱含的道理,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領悟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青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