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懷英
江蘇省揚中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蘇揚中 212200
因為大多數(shù)癌癥在早期均沒有典型臨床表現(xiàn),容易被忽視,當病情不斷進展出現(xiàn)明顯癥狀時,癌癥多進入中期或者晚期,且因為癌癥進展比較緩慢,整個癌變時間較長,所以老年人群是癌癥的主要發(fā)病人群。食管癌是臨床惡性腫瘤中出現(xiàn)率較高的一種[1-2]。臨床手術切除是治療食管癌的重要方法[3],該院通過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術治療老年食管癌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且發(fā)現(xiàn)在手術基礎上做好護理配合能夠進一步保證手術質量?,F(xiàn)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88例老年食管癌手術患者,總結臨床護理配合方法,現(xiàn)報道如下。
以該院中收治的8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為對象進行分析,全部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食管癌,按照患者臨床護理實施的方式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44例,包括25例男以及19例女,年齡范圍:60~80歲,年齡平均(65.23±10.18)歲;對照組 44 例,包括 23例男以及21例女,年齡范圍:60~80歲,年齡平均(65.23±10.18)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經患者知情同意,全部患者均不存在腫瘤轉移轉移。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全部患者均經同一組醫(yī)護人員完成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基礎上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手術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配合 ①做好術前訪視工作。在手術開始前1 d護理人員要到患者病房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圖片、視頻等主動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內容、流程、配合、安全性、預后、費用、術后恢復情況等,回答患者的各類疑惑,打消患者對手術的顧慮,以平和心態(tài)應對手術。護理人員還應該向患者介紹醫(yī)院以往同類型治療成功病例,提升患者的信心。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在溝通時要保證足夠的耐心,必要時經患者家屬代為向患者說明。②手術間準備:選擇層流手術室開展手術,術前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在25℃,濕度保持在50%左右。將手術床加鋪保溫毯術前給予加溫,給患者一個溫暖的環(huán)境。準備手術用品。吻合器、攝像系統(tǒng)、氣腹機、腹腔鏡、電刀、開胸手術器械、冷光源、超聲刀、切割縫合器、胸腔鏡、不同型號的trocar。護理人員要認真檢查確保各類儀器處于良好待機狀態(tài),確保手術相關配件齊全。盡可能減少手術室內人數(shù),控制進出手術室次數(shù),以免影響無菌性。
1.2.2 術中護理配合 ①胸腔鏡手術配合。完成麻醉插管后擺放好體位,保持135°左右的斜左側臥位,顯示器應置于患者的頭側,將軟枕墊在左胸下方,避免壓迫患者左側手臂、神經、血管。伸直患者左下肢,微屈右下肢,軟枕置于兩膝部間,避免過于壓迫骨隆突部位。護理人員將儀器用品車擺放在方便醫(yī)生操作的位置,連接好儀器的線,保證妥善固定。操作孔建立于腋后線第4肋間、右胸腋前線第4肋間、腋后線和肩胛線中點第9肋間、腋中線第7肋間的切口上,護理人員利用熱水進行鏡頭加溫,醫(yī)生將鏡頭置入胸腔進行探查。順著食管將縱隔胸膜切開,使食管游離,將其靜脈游離,并夾閉后剪斷。護理人員及時向醫(yī)生遞送所需的電超聲刀、凝鉤、吸引頭。對胸段全段食管進行游離處理,向下分離一直到食管裂孔,向上分離一直到胸廓入口,對淋巴組織進行徹底清掃。胸腔通過42℃無菌蒸餾水進行清洗。護理人員做好器械、用品的清點后,進行胸腔引流管留置,完成切口縫合。②腹腔鏡手術配合。護理人員要幫助調整患者體位為仰臥,兩腿分開成大字形,頭偏向右側,便于頸部吻合,完成體位擺放后放置胃管,此時機操作是避免術前放置胃管,減少患者的刺激及方便游離食管,護理人員要將手術儀器、用品臺移到方便醫(yī)生操作的地方。手術在臍部下方作切口,將 trocar置入,完成二氧化碳氣腹的建立,護理人員傳遞無菌熱水將鏡頭升溫,醫(yī)生向腹腔置入鏡頭,借助鏡頭引導將trocar置入左肋弓下鎖骨中線、腋前線,右肋弓下鎖骨中線和腋前線,形成4個操作孔。護理人員要根據醫(yī)生手術操作進程及時傳遞分離鉗、超聲刀、五葉拉鉤、吸引頭,同時護理人員要協(xié)助進行胃管吸引,使胃內的積氣以及積液減少,方便手術的開展。醫(yī)生通過超聲刀對胃部進行游離處理,將胃小彎、胃大彎切割后使其游離,對腹部段的食管進行游離處理,保持連通右胸腔。切斷部分右側膈肌腳,擴張食管裂孔。游離結束后,腹部開約5 cm小切口,胃成型,左頸胸鎖乳突肌內緣旁開約5 cm小切口吻合,吻合結束后,常規(guī)放置胃管及富爾凱鼻胃管到胃及空腸處,護理人員要做好手術相關用品的清點,防止遺漏于患者體內,確認無誤后縫合。③在胸腔鏡及腹腔鏡手術中都要根據手術需要合理擺放體位,便于醫(yī)生的操作,于骨隆突處等身體受壓部位貼泡沫敷料,防止壓瘡的發(fā)生,同時術中要持續(xù)做好患者的保溫工作,對減少身體部位暴露時間,暴露部位也要盡量覆蓋毛毯,另外術中需要使用的液體要先加溫到37℃再給予輸注,以免引起低體溫。
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中輸血需求率、術后住院時間。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瘺、胸腔積液各類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評價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結果分為滿意、不滿意,計算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術中輸血率0.00%低于對照組9.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90 5,P=0.040 7)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s)
組別術中出血量(m L)手術時間(m i n)術后住院時間(d)觀察組(n=4 4)對照組(n=4 4)t值P值2 2 0.3 4±1 6.9 2 3 1 5.2 6±2 7.4 1 1 8.8 0 5 0 0.0 0 0 0 3 1 5.5 8±4 6.3 8 3 8 4.5 2±5 6.2 1 6.0 2 7 2 0.0 0 0 0 1 2.3 1±2.1 8 1 7.6 3±3.2 1 8.7 4 5 0 0.0 0 0 0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7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7.2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實施的滿意度比較
手術的護理配合包括需要做好器械護士的配合和巡回護士的配合,在手術中,器械護士必須做好器械用品的管理,及時清點數(shù)量,防止因為混亂出現(xiàn)患者體內遺留手術用品的情況[4-5]。另外,整個手術期間必須保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準確觀察手術進程,及時向醫(yī)生遞交所需的用品,保證正確配合[6]。同時,術中要供應無菌溫水進行腔鏡鏡頭的清洗,防止腔鏡鏡頭因為組織液、血液、氣霧覆蓋影響醫(yī)生視野,進而影響手術操作準確性[7]。
對于巡回護士而言,必須保證儀器的正確安置,將各類用品放在利于醫(yī)生操作的一側,術前要檢查各類儀器、用品,保證狀態(tài)良好[8]。另外要協(xié)助擺放好患者體位,搬動患者時要保持動作輕柔,防止由于體位瞬時變化引起血壓波動幅度大。因為是老年患者,護理人員要做好術中的保暖工作,還要做好各骨突處的保護工作,合理利用軟墊,防止損傷神經或者引起壓瘡[9]。并且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氣腹壓力進行合理調節(jié),通常應該保持在8 mmHg左右,相較年輕患者稍微降低氣腹壓力,防止因為氣腹壓力過高減少氣體交換,降低血氧含量,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并且較低水平的氣腹壓力有助于減低皮下氣腫出現(xiàn)的風險,減少機體二氧化碳蓄積,能夠加快患者術后恢復。最后,巡回護士必須做好術中護理人員生命體征的密切監(jiān)測,避免出現(xiàn)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對于引流瓶中引流液的性質也要密切觀察,假設患者出血量在100 mL以上,應該進行迅速處理,以免引起嚴重不良情況。
該研究觀察組對接受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術治療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通過實施人性化護理,結果觀察組術中輸血率低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82%,明顯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73%(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3.1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77.27%(P<0.05)。類似研究進行對比分析顯示[10],患者接受集束化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4%,住院時間為(10.5±1.08)d,均明顯優(yōu)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38.1%、住院時間(15.2±1.26)d,該研究結果與之存在一致性,但在并發(fā)癥具體數(shù)據上該研究與之存在較大差異,分析是由于納入對象差異及操作技術差異導致。但均能證實在手術基礎上做好護理配合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接受胸腹腔鏡聯(lián)合食管癌切除術治療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保證手術順利性,提升手術安全性,加快患者術后恢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