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珉
剛開始的時候,咸豐皇帝真沒打算守住永安城,畢竟永安城守軍只有一萬多人,而太平軍足足有五萬之眾。但是,太平軍攻陷永安城,不是靠勇猛的將領(lǐng)、強大的攻城武器,他們所使用的是一箱鞭炮。
對,就是咱們平時辦紅白喜事用的鞭炮。
面對這種老幼婦孺、眾人皆知的東西,清軍立刻陷入混亂。當(dāng)看見“煙霧滾滾、火勢沖天”的場面后,清軍更是驚恐萬分,隨后四散而逃。憑借這些煙霧的掩護(hù),太平軍立刻開始攻城。僅僅過了一天,太平軍就攻陷了永安城。
永安城陷落的消息傳到京城后,滿朝震驚,咸豐皇帝氣得語無倫次、七竅冒煙。在摔桌子、砸椅子、痛罵過后,怒氣未消的咸豐下令:任命親舅舅阿魯特·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統(tǒng)領(lǐng)廣西所有的政務(wù),等平定了叛亂以后再回朝。
為了給親舅舅排憂解難,咸豐皇帝給他找來了兩個好幫手。這兩個人是廣西提督向榮和廣州副都統(tǒng)烏蘭泰。
咸豐元年(1851年)年底,這三個人就率領(lǐng)著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永安。
當(dāng)這十萬大軍開赴到廣西后,還沒有和太平軍交戰(zhàn),他們自己就先打起來了。正所謂:八旗與綠營不和,綠營又與團練不和。楚兵看不慣滇兵,滇兵看不慣粵兵;兵與勇喜歡對罵,東勇跟西勇更是“友好”,人家直接開練……
更有甚者,他們不去戰(zhàn)斗,反而和太平軍將士鬼混,混熟了居然還做起了買賣。
眾所周知,永安城是一個貧瘠之地。雖然太平天國的人殺大戶、搶土豪,導(dǎo)致他們不愁吃喝,但是,他們還是缺食鹽,缺各種軍需裝備。雖然有用海水煮鹽這種笨拙的辦法,但是對于急需補給的太平軍而言,最快捷、最方便的辦法,還是向“友誼深重”的清軍購買。
剛開始的時候,太平天國只跟潮勇(廣東潮州團練)做買賣。很多潮勇就發(fā)了家,致了富??匆娺@些潮勇富了,其他地方的士兵就眼紅了,他們爭先恐后地與太平軍做買賣。為了搶占那些大頭的生意,清軍甚至不惜同室操戈、兵戎相見。這些事情,直接把賽尚阿氣成了腦膜炎。
這樣的部隊,如果不上演史詩般的“奇跡”,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您知道以弱勝強的極限嗎?
赤壁之戰(zhàn),60萬對10萬,6:1的對比;淝水之戰(zhàn),80萬對8萬,10:1的對比;易水之戰(zhàn),20萬對1萬,20:1的對比。
在“梁山村”(好名字)一戰(zhàn)中,太平軍7位將士沖進(jìn)清軍的炮營陣地,整整5000清軍居然四散奔逃,任由這7位“梁山好漢”追殺。他們共同上演了一場7人對5000人的戰(zhàn)爭奇跡。
兵已經(jīng)夠可以的了,更神奇的是三位清軍將領(lǐng),他們誰也不服誰。為了如何進(jìn)攻的問題,清軍統(tǒng)帥們天天吵作一團。向榮罵烏蘭泰,烏蘭泰回敬向榮;賽尚阿既罵烏蘭泰,也罵向榮,向榮就聯(lián)手烏蘭泰,兩人一起回敬賽尚阿……
到了最后,這三個將領(lǐng)不對罵了,他們達(dá)成了一個最基本的共識——單干。
首先動手的是賽尚阿,他選擇的辦法是投毒。
賽尚阿將尚未提煉的一萬斤草藥,投入到流過一個城的數(shù)百萬噸流動的河水中。這個藥性真是猛烈呀!它直毒得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狂笑不已。
第二個動手的是向榮,他選擇的方法是埋地雷。
為了不讓城中的人出來,向榮就發(fā)揮其工程師的本事,玩命地埋地雷。剛開始的時候,有一些不知情況的太平軍中招了,他們不幸踩中地雷,被炸身亡。但是到了后來,人家知道這里埋了地雷,還會傻了吧唧地被炸嗎?
但是在《平定粵匪紀(jì)略》中,向榮“毫不隱瞞”地說道:“火機觸發(fā),全嶺山塌,山崩地裂,飛天走石,擊斃賊匪數(shù)萬,傷者不計其數(shù)?!?/p>
按照這書中的描述,這根本不是地雷,而是原子彈!如今的向榮,儼然就是大清核事業(yè)之先驅(qū),就是美國之費米。
當(dāng)然了,在這場剿匪戰(zhàn)爭中,最牛的工程師不是向榮,而是廣州副都統(tǒng)烏蘭泰。
烏蘭泰選擇的辦法是裝機關(guān)害人。
心靈手巧的烏蘭泰,親手做了一個可以爆炸的信匣。根據(jù)烏蘭泰的描述,這個信匣采用了中國最先進(jìn)的技術(shù),安置了最先進(jìn)的“自來火、白瞬藥”。只要有人打開這個匣蓋,此信匣必爆,打開的人也必死??梢姡@玩意比現(xiàn)在的定時炸彈還精確,火力還狠。
此外,這個信匣完全是國人自主研發(fā),享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理應(yīng)大力推廣,最好暢銷到全世界,讓所有外國人都知道知道咱們中國人的厲害……
烏蘭泰在這個信匣上寫道:“洪秀全、楊秀清同拆?!边@是要把洪、楊一并解決,讓他們攜手去見閻羅王呀。
這個信匣送過去后,就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洪秀全和楊秀清安然無恙,他們繼續(xù)在永安城內(nèi)過著自己快樂的日子。
至此,賽尚阿的下毒、向榮的地雷、烏蘭泰的機關(guān),全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