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躍 徐建初
1 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浙江 平湖 314201
2 浙江省平湖市中醫(yī)院 浙江 平湖 314201
本文探討自擬疏肝健脾降濁湯治療脾虛濕盛、痰瘀阻絡(luò)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療效及對肝功能、肝纖維化程度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脾虛濕盛、痰瘀阻絡(luò)型NAFLD患者108例,主癥:面色萎黃,脘腹脹滿,倦怠乏力,肝區(qū)隱痛;次癥:體態(tài)豐腴,身目發(fā)黃,食欲不振,大便不暢;舌脈:舌紅、有瘀斑、苔膩微黃,脈弦滑或濡緩。隨機分成兩組各54例。觀察組男35例,女19例;年齡49~76歲,平均66.04±6.41歲。對照組男33例,女21例;年齡46~79歲,平均65.95±6.50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控制飲食及體質(zhì)量、調(diào)節(jié)血脂等常規(guī)治療,口服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10),每次2粒,每日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疏肝健脾降濁湯:郁金、丹參、絞股藍各20g,茯苓、炒白術(shù)各15g,澤瀉、決明子各12g,山楂、白芥子各10g,水飛薊8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服。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8周。
3.1 療效標準:治愈為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超聲檢查顯示肝臟的形態(tài)及實質(zhì)恢復正常;有效為臨床癥狀、體征顯著改善,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下降20%以上,超聲檢查顯示脂肪肝程度降低1級;無效為臨床癥狀、體征未改善或加重,ALT、AST下降未達到20%,超聲檢查顯示脂肪肝程度未見改善。
3.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層黏蛋白(LN)、透明質(zhì)酸鈉(HA)、Ⅲ型前膠原(C-Ⅲ)及Ⅳ型膠原(C-Ⅳ)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s,μg/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比較(±s,μg/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54例)對照組(54例)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LN 153.35±12.59 92.24±9.36*※151.37±13.78 103.87±10.42*HA 126.36±11.71 67.16±6.83*※125.42±10.67 81.08±8.40*C-Ⅲ128.63±12.91 82.76±7.87*※127.57±11.98 95.62±10.52*C-Ⅳ81.76±7.21 58.31±5.33*※81.72±7.27 71.08±6.39*
3.4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AST、ALT、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及總膽紅素(TBil)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54例)對照組(54例)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LT(IU/L)89.43±7.67 40.89±4.82*※89.26±7.84 51.17±5.93*AST(IU/L)103.88±19.59 48.08±5.15*※105.91±18.44 62.24±7.37*GGT(IU/L)82.72±8.03 38.49±3.92*※83.64±7.92 47.54±4.55*TBil(μmol/L)61.08±6.34 28.98±3.05*※60.89±6.71 36.52±3.72*
NAFLD 屬中醫(yī)學“痰濁”“積聚”“肝著”“肥氣”“脅痛”等范疇,病因是由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勞累等[1],脾虛濕盛、痰瘀阻絡(luò)是常見證型。疏肝健脾降濁湯方中,郁金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絞股藍健脾益氣,化痰解毒;水飛薊化濁降脂,疏肝利膽;白術(shù)、茯苓健脾化濕降濁;丹參活血化瘀;澤瀉利濕化濁;決明子通便化濁,平降肝陽;山楂、白芥子化痰降濁散結(jié),活血通絡(luò);甘草調(diào)和諸藥。眾藥合用,疏肝祛瘀健脾,化痰利濕降濁。本次觀察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提高;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ALT、AST、GGT及TBil等肝功能指標水平均明顯降低;提示聯(lián)合應用自擬疏肝健脾降濁湯與多烯磷脂酰膽堿可以顯著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