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放軍404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 李長玉
我的一位老患者劉先生,83歲,患糖尿病12年。他平時空腹血糖7.2毫摩爾/升,餐后2小時血糖10.4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7.2%。心臟方面除了長期存在偶發(fā)室性早搏外,其他項目基本正常。但就在幾天前,他的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
據(jù)劉先生介紹,他一直堅信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可以降血糖,已經堅持了10多年的體育鍛煉。每天早上4:00~5:00起床,先步行2小時,路程15公里左右,然后再打一套太極拳。每天晨練約3個小時,運動后的脈搏經常在90次以上。就在劉先生發(fā)病的當天早上,鍛煉回來后,他感覺特別累。平時一口氣能上4層樓,這次中間休息了兩回。到家后,他就躺在了床上,又感覺心慌得厲害,堅持著到樓下診所做了一個心電圖,顯示早搏增多,心率96次,沒有明顯心肌受損的征象。測了血糖,8.5毫摩爾/升,認為問題不大,他就很放心地回家繼續(xù)休息了。
就在第二天凌晨2點,他突然感覺胸悶、憋氣難忍,但沒有疼痛,自認為是心跳快的緣故,就吃了2片慢心律和10粒丹參滴丸,在家里休息。到了早上8點才去醫(yī)院,結果被診斷為急性廣泛型前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療兩個月,總算保住了一條命。
看了劉先生的發(fā)病過程,我們能得出些什么教訓呢?劉先生的運動鍛煉又存在哪些需要避免的誤區(qū)呢?
運動中有很多科學道理,運動強度應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是最基本的一條。
估算運動強度的方法有很多,比較適用于老年人的是公式計算法:即運動后的最大心率=(220-年齡)×60%。劉先生83歲,按照公式計算,他運動后的最大心率應該是80次,而劉先生運動后的心率一般都在90次以上,且每天晨練約3個小時,顯然存在運動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的問題。從公式可以看出,運動強度應隨年齡增加而減少,但劉先生10年來運動強度不減,因此運動中出現(xiàn)疲乏、胸悶的現(xiàn)象。高齡老人各臟器功能已明顯下降,過度運動會加快代謝,加速能量損耗,傷害健康。
用公式計算出來的運動強度只是一個運動目標。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要通過個人運動中和運動后的感受而定。歐美運動學家推薦的自我感覺6分值法很簡單實用:即運動后毫無感覺者為0~2 分 ;稍微吃力為 3~4分 ;吃力為 5~6分 ;很吃力為7~8分。老年人在5~6分比較合適。運動要量力而行,就算達不到運動強度目標,也不要勉強進行,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覺,以自我感受為主。這次病后劉先生對我說,近半年來其實每次運動完后就感覺很累,必須休息1個小時才能緩過勁來。這時他的運動強度已達到或超過7~8分了。
大家都知道有病看醫(yī)生,但真有了病卻很少有人做到。病友們要知道,“疾病發(fā)展幾十年,致殘致死一瞬間”的道理。專家指出,10個心肌梗死,9個可被預測; 6個心肌梗死,5個可以被預防;人類告別癌癥,可多活3年,告別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老年人在運動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心率。調查顯示,心率增加5次,心肌梗死、猝死增加14%??梢姀暮唵蔚男穆蕼y定便可知道許多有關心臟的保健知識。近期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建議:發(fā)生心肌梗死癥狀應在30分鐘內得到??凭戎?需要植入心臟支架的患者應在住院后90分鐘完成。劉先生從發(fā)病到住院耽誤了6個小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假設他能在半年前減少運動量,在發(fā)病30分鐘內得到及時治療,就有可能延緩發(fā)病,或即使發(fā)病也不至于如此嚴重。因此,中老年人無論以往是否有心腦血管病,凡遇到突然胸悶憋氣、心慌氣短、血壓升高、短暫失語、黑矇、眩暈、流涎、肢體活動不靈等癥狀時,應立即到醫(yī)院檢查,千萬不要在家堅持,要牢記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
要知道,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時有40%無胸痛,這與糖尿病長期高血糖導致心臟自主神經病變有關。尤其是支配心臟痛覺的交感神經痛覺纖維病變時,對痛覺感覺遲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無痛性心肌梗死多發(fā)的主要原因。劉先生當時感覺胸悶、憋氣,沒有心絞痛,使他誤認為是心跳過快所致,再加上心電圖沒有心肌梗死表現(xiàn),就沒想到是發(fā)生了心肌梗死。實際上,心電圖診斷早期心肌梗死的準確性只有80%,不少患者在疾病發(fā)作時,第一次心電圖檢查是正常的,因而容易被漏診。
劉先生發(fā)生胸悶憋氣后并沒有積極采取措施,對心臟病缺乏認識。提醒平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家中應備有急救藥,并告知家屬。如果突然發(fā)生胸悶、憋氣、疼痛、心慌,應立即平臥休息,看情況積極通知醫(yī)院前來救治或撥打120急救電話;有條件的可以吸氧,同時給予硝酸甘油0.3~0.6毫克或消心痛10毫克舌下含化,或將亞硝酸異戊酯1支,用手帕包著擠碎捂在鼻孔吸入;同時給予短效阿司匹林300毫克(6片),嚼碎后用水吞服。等待醫(yī)生來后做進一步處理。這些簡單的處理為搶救生命最少贏得10~20分鐘的時間。
劉先生不了解自己的心臟情況,也不知道自己的運動強度過大。心臟是人體運動的泵器官,通過一定的運動量可以間接了解自己的心臟功能,以指導運動量和運動時間。
美國心臟病患者功能自測法為:
心臟功能Ⅰ級: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Ⅱ級,休息時無癥狀,一般活動可出現(xiàn)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Ⅲ級:輕微活動即引起乏力、心慌、呼吸困難或心絞痛;
Ⅳ級:休息狀態(tài)下即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乏力心慌,體力活動后加重。
心率血壓乘積評價心功能:運動高峰時的心率與收縮壓乘積,是評估心臟功能和心肌耗氧量相關性的良好指標。在冠心病心肌血供不足及心臟功能障礙時,該值明顯降低。以此法算得的心臟功能正常值應低于12000。若超過12000,提示心肌缺血;超過15000,則可能發(fā)生心絞痛。讀者朋友不妨也以此測測自己的心臟功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