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斯科索·瑪努艾拉 Moscoso Manuela
1彼得·布萊克爵士(Sir Peter Blake)每個人眼花繚亂的狂歡2015圖片攝影:馬克·麥克納提(Mark McNulty)圖片經(jīng)利物浦雙年展惠允
2勞拉·法瓦雷托(Lara Favaretto)轉瞬即逝的紀念碑——石頭2016圖片攝影:馬克·麥克納提(Mark McNulty)圖片經(jīng)利物浦雙年展惠允
《當代美術家》(以下簡稱“當”):從1999年開始,利物浦雙年展已經(jīng)舉辦了10屆,雙年展的舉辦給城市帶來了哪些變化,或者說城市和雙年展之間存在怎樣的互動關系?
摩斯科索·瑪努艾拉(以下簡稱“摩”):雙年展成為利物浦這座城市的藝術事件已經(jīng)有20年了,我們舉辦藝術節(jié),欣賞藝術作品,也非常珍視每一屆雙年展。這是一個公共項目,能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詮釋自己與雙年展展出作品的關系。隨著每一屆雙年展的推進,有不同的社會團體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進來,而公眾則是其中最活躍的參與者。在20年的時間里,每一樣東西、每一個地方都發(fā)生了改變,利物浦和雙年展也都在變。利物浦市也不再是20年前的樣子,而利物浦雙年展則引領了利物浦的文化生活,對其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當:您來自厄瓜多爾,為了策劃2020利物浦雙年展,搬來利物浦與團隊一起工作,利物浦作為港口城市的獨特地理位置和人文環(huán)境給展覽策劃帶來了哪些靈感或啟發(fā)?您是否考慮將厄瓜多爾或南美洲的藝術元素引入利物浦雙年展,與利物浦這座城市進行對話?
摩:當然會。利物浦港是一座世界范圍的歷史悠久的港口,擁有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封閉式商用濕船塢,這讓利物浦與眾不同。在策劃雙年展時,我會把利物浦作為港口城市的特點考慮進來,并賦予雙年展不一樣的氣質。城市在尋求變化,而雙年展也在找尋創(chuàng)新、變化的契機。我來自厄瓜多爾,但這次是從墨西哥來到了利物浦——最近20年,我在墨西哥、西班牙和紐約居住、工作,所以我會邀請一些具有美洲背景的藝術家參加雙年展。除此之外,對于藝術與世界之間關系的理解也給我?guī)砹艘恍﹩l(fā)。
當:通常利物浦雙年展的主題是如何確定的,是由策展人或是主委會確定嗎?利物浦雙年展選擇參展藝術家的標準是什么?
3阿巴斯·阿哈萬(Abbas Akhavan)幽靈變體2018圖片攝影:羅博·巴特斯百(Rob Battersby)利物浦雙年展藍制服大廈展廳現(xiàn)場圖片經(jīng)利物浦雙年展惠允
摩:每一屆利物浦雙年展的模式都在變,所以每一屆的形式和計劃都是不同的,這也使得每屆展覽都是獨一無二的。下一屆雙年展邀請我來做策展人,我得思考展覽的主題,也得和雙年展的工作團隊緊密合作、溝通,這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不僅要與項目負責人對話,團隊里的每個人都給出了自己的專業(yè)意見。我搬來利物浦就是為了與團隊進行更好地溝通,在過去8個月的時間里,我們規(guī)劃了雙年展的概念藍圖,這是一個關于如何將想法轉化為實際行動、如何講好概念構架的故事,與實踐工作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在此,我們將食物視為人的身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重要聯(lián)系,我們也關注表達現(xiàn)代二元性的藝術家,例如內在與外在、身體和思想、男性和女性等話題。
當:作為策展人,您認為雙年展的主題與普通展覽相比,考慮的因素有何不同?
摩:雙年展通常是對城市某些正式形式的回應,這就是雙年展所依附的主體。而普通展覽與機構有聯(lián)系,當然機構也與它們所在的地方有關,它們有著明確的使命或目標,而雙年展的使命則是城市本身。雙年展在每個城市都是不同的,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甚至是本地的一些偶發(fā)事件。因此,我認為這兩者主要的不同就在于與城市的關系。其次,雙年展和普通展覽的目的都是說明和詮釋、激發(fā)人們的新想法、與公眾建立聯(lián)系。但在我看來,它們的不同在于雙年展更多地關注當下,城市近一年的氣象、動態(tài);而展覽反映的主題也可能是與雙年展有聯(lián)系的,所以雙年展的廣度和主題比其他的展覽更宏大。
當:每一屆利物浦雙年展都會邀請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根據(jù)利物浦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作作品,請問如此重視國際藝術家的深度參與,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
摩:對于利物浦雙年展來說,呈現(xiàn)國際化的藝術是其本質所在。國際藝術家擁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視角,邀請他們來到這座城市,通過雙年展實現(xiàn)這樣的藝術實踐,就是將不同的思想、觀點在此時此地融合在一起。
當:在與國際藝術家協(xié)調的過程中,以及藝術家在利物浦當?shù)貏?chuàng)作作品的時候,是否遇到過什么困難?
摩:在我來到利物浦的這8個月時間里,還沒遇到過什么困難。不過挑戰(zhàn)是有的,但都是以極富成效的方式出現(xiàn)。我們的工作著眼于未來,也就是下一屆的利物浦雙年展。我們考慮的不是“喜歡誰、討厭誰”這樣的問題,而是誰會從展覽中獲益,誰會對我們所構建的藍圖做出貢獻。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分內的工作,作為策展人,我的工作就像是在“配對”,將工作與每個人進行匹配,并且還要考慮邀請誰、什么時候邀請、以怎樣的方式使其參與進來等問題。這是一項很有成就感的挑戰(zhàn),因為這有可能實現(xiàn)一些全新的、有雄心的計劃。
4希爾克·奧托-克納普(Silke Otto-Knapp)一個接一個的一系列圖像2018圖片攝影:蒂埃利·博(Thierry Bal)圖片經(jīng)利物浦雙年展惠允
當:上一屆利物浦雙年展(2018年)與2016年相比,觀眾數(shù)量增加了47%,在策劃展覽或委任藝術家創(chuàng)作作品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展覽或作品對普通觀眾的吸引力?您是否會考慮平衡展覽的專業(yè)性和它對公眾的吸引力?
摩:我認為這對每個策展人來說,答案可能是不盡相同的,這取決于不同的策展思路、所處的不同當下、時下的氣象,并且還有可能會受到不同的現(xiàn)實因素的制約。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呈現(xiàn)高水平、專業(yè)的展覽,與涉足藝術領域的專業(yè)人士或藝術工作者對話,與具有開明思想的觀眾進行交流。
當:能否為我們介紹2020利物浦雙年展的策展理念或主題方向?
摩:下一屆的雙年展有“胃”和“心”兩個部分,“胃”作為一個港口,還有“消化系統(tǒng)”的含義,就像入港和離港一樣。人的身體就像一件作品,雙年展將探索我們對于身體的理解:身體是如何構成的,我們吃了什么、聽見了什么、處于怎樣的環(huán)境中。我們也在認真思考當下應該使用哪種“身體”、可以創(chuàng)造怎樣的“身體”?!吧眢w”不僅是由“器官”構成的整體,還能與時下的社會氣象、周遭的人或非人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聯(lián)系。
當:2020利物浦雙年展與往屆相比是否會有一些全新的改變?
摩:每屆雙年展不同的策展人都會帶來變化。我來自厄瓜多爾,我的知識體系、經(jīng)歷肯定和來自加拿大的策展人不同。雙年展所處的社會文化語境、產(chǎn)生的關系、呈現(xiàn)的觀點和參展藝術家的不同也會給帶來相應的改變,并且,每屆雙年展都是對當下時局的回應,這本身就是不同的。
當:您還有其他想要與中國讀者和藝術愛好者分享的嗎?
摩:我之前因為一些研究計劃去過亞洲,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我也非常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與你們對話,與中國的讀者分享關于利物浦雙年展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