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翠金
摘 要 數學是一門集科學性、思維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這學科的傳授特點應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規(guī)律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活化。在數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地一道學生走出教室,盡可能地接觸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進而發(fā)展數學。
關鍵詞 生活 數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
一位優(yōu)秀的從教人員這樣寫到:從事數學教學設計之初,應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要學什么數學”,而是“學生學完數學能夠做什么”。這句話表明: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今后更好地用數學、發(fā)展數學,進而為生活服務。教學中教師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數學教學更貼近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
1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墜ぷ饜?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與“6?+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12?+4=12?=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1.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fā),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如在教學“前后”位置關系后,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實際情景練“新會游—小鳥天堂”的實踐活動。
第一關:上車路牌知識知多少。(答對的同學請他上車等候)
出示路牌,提問:你現在位于哪一站?? 你想去哪里?
要經過那些站?下一站,前一站是什么站?……
2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2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huán)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2.3加強操作,培養(yǎng)能力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yǎng)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如在學生認識平面圖形后,我組織學生用已學的平面圖形拼圖,并把他們的作品在“成果展示欄”張貼。學生的設計非常有心思,小小的一副七巧板,他們拼出了上百個不同的圖案,有數字、字母,有人物造型、動物造型、工具造型等,還有組合圖案??粗鴮W生的作品,你不得不驚嘆孩子的智慧。
讓我們每一位教師能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數學教學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堅實的腳印,為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