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梅
(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超聲影像科,青海 西寧 810000)
作為一種常見損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難以通過肉眼鑒別。常見的淺表軟組織包含肌腱、肌肉及韌帶等[1]。當患者的淺表軟組織形成損傷后,如未及時治療,很容易對患者的活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產生影響。而診斷作為臨床治療的基本支持,其診斷準確性直接影響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預后。因此,分析肌骨超聲診斷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中的應用價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經手術確診的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59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確診。其中,男34例,女25例,平均年齡(49.3±3.6)歲,囊性腫塊28例,韌帶損傷14例,肌腱損傷10例,肌肉損傷7例。
所有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均接受肌骨超聲檢查、X線檢查。(1)肌骨超聲診斷。選用GE-LOGIQ-9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行肌骨超聲診斷。探頭頻率設置為7~17 MHz水平。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體位視其創(chuàng)傷部位位置而定。重點掃查患者出現(xiàn)腫脹、疼痛的部位。為保障超聲診斷結果的準確性,需重復經不同角度、不同切面掃查患者局部病變。以超聲探頭掃描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患者韌帶、肌肉或肌腱等組織出現(xiàn)明顯異常,需仔細掃描病變狀況,確定病變位置、損傷范圍、內部回聲、內外部血流狀況及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2)X線診斷。選用西門子X線機進行診斷?;颊唧w位依據(jù)創(chuàng)傷部位確定。經X線掃描獲取X線圖像后,仔細評估并確診。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手術結果為金標準,評估肌骨超聲診斷與X線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符合率。X線診斷囊性腫塊符合率82.14%、韌帶損傷71.43%、肌腱損傷70.00%、肌肉損傷85.71%,較肌骨超聲偏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以囊性腫塊、肌腱損傷及韌帶損傷為主。這類損傷的危害在于:這一病變形成后,局部可產生疼痛、腫脹等表現(xiàn),而淺表軟組織損傷對患者活動功能的影響,則會引發(fā)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上述狀況要求:應通過適宜的診斷方法早期診斷,并依據(jù)診斷結果選擇治療方法,進而減輕患者的痛苦體驗。
X線診斷可清晰顯示患者病變部位局部的解剖結構,為醫(yī)師的臨床診斷提供支持。但從這種診斷技術的應用效果來看,其在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過程中,容易因患者病變部位皮下脂肪層等因素的干擾,造成誤診或漏診,進而影響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康復。
肌骨超聲作為一種典型的超聲技術,其診斷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的原因為:這種診斷方法可直接利用超聲圖像,確定患者肌腱、肌肉及韌帶等淺表軟組織等部位,是否存在水腫、撕裂等損傷[2]。由于這種影像學技術可同時借助病變內部回聲、病變形態(tài)、血流狀況等進行評估,因此,其出現(xiàn)誤診問題或漏診問題的風險較低。此外,這種影像學技術在圖像分辨率方面的優(yōu)勢,也保障了其在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與X線診斷相比,肌骨超聲診斷方法的應用,可有效提高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本研究證實:肌骨超聲診斷囊性腫塊的符合率96.43%、韌帶損傷符合率92.86%、肌腱損傷符合率90.00%、肌肉損傷100.00%,均高于X線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為:肌骨超聲檢查可綜合血流狀況、內部回聲等要素,保障最終診斷結果的準確性;相比之下,X線檢查則容易受到皮下脂肪組織等因素的干擾。由此可認為,肌骨超聲診斷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所述,宜于創(chuàng)傷性淺表軟組織損傷診斷中,推行肌骨超聲診斷,以提高患者的診斷準確性,為其后續(xù)治療提供支持。
表1 診斷符合率[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