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鈺怡
鄉(xiāng)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即使口音變了,但對故土的食物,仍懷無限思念。
淅淅瀝瀝的細雨下了一春,滋養(yǎng)著大地上的萬物。小路旁,田壟上一叢叢嬌嫩欲滴的艾草,散發(fā)出淡淡的誘人香氣,又到一年艾糍飄香時。每到這時候,我們鄉(xiāng)里的婦女小孩總會帶上把小鐮刀,來到鄉(xiāng)野田間,采摘上一大扎鮮嫩的艾草,拿回家制作艾糍。那艾糍入口糯韌綿軟,香甜細膩,帶著濃郁的艾葉清香,拌上香甜的芝麻花生餡,那個美味呀才真叫贊!
清明吃艾糍,吃也熱鬧,做也熱鬧。
因為做艾糍可不是一項小工程,艾草采摘下來,我們得先摘取其中的嫩葉留用,如果選取的是老的艾葉,做出來的艾糍會較為苦澀,入口不佳。然后清水洗凈搗爛,與糯米粉攪拌一起,揉成“綠”面團,再以白砂糖、黑芝麻、搗碎的花生米或者赤豆沙為餡,做成一個拳頭大小的“綠團子”,或者用餅?zāi)撼鲆粋€“印花團子”,附上柚子葉、橄欖葉或蕉葉做墊,上蒸籠蒸透。
開鍋了!只見那蒸汽騰騰的蒸籠里,一小片一小片黃綠色的小葉子上盛著一個個粉青色的“小綠團”,煞是誘人!等不及讓它的熱氣慢慢散去,我們便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彈牙黏韌,夾帶著淡淡的藥草的苦辛及泥土氣息,真是唇齒留香,讓人回味無窮!怎么形容那感覺呢?嗯,濃濃的家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
我奶奶的老屋前有一塊小空地,一半鋪上了水泥,另一半則種上小白菜、豆角、小番茄等果蔬。每到春季,奶奶便會在這塊自留地的邊上種上一小圈艾草,每年清明前后,我們回老家祭祖,一家人圍坐在空地上做艾糍,吃艾糍,聊家常,其樂融融。也許這就是艾糍的魅力所在吧!
聽我媽媽說,艾糍的主要成分艾草還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癢;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jīng)、止血、安胎、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草具有的特殊香味,還有驅(qū)蚊蟲的功效。
鄉(xiāng)愁是什么?鄉(xiāng)愁就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一個人在外闖蕩多少年,即使口音變了,但對故土的食物,仍懷無限思念吧!
得空,來斗門嘗嘗這“家鄉(xiāng)的味道”!
(作者系珠海市斗門區(qū)城東中學(xué)初三〈11〉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