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歷史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社會和人類進步的寫照,是人類追溯過去、開拓未來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凝結著時代、科學、哲學等多領域的智慧結晶。教師要增添趣味教學元素,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yǎng)。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和體會,從以下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增添趣味教學元素,讓高中歷史教學充滿精彩,展開探究,希望能夠引起眾讀者的深思和共鳴。
一、采用多媒體教學及各種新興軟件進行教學,提升歷史課堂趣味
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借多媒體教學及各種新興軟件進行教學,利用趣味視頻、社交軟件、動漫、游戲等趣味元素開設趣味化的高中歷史課程,提升整個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抖音”是一個集創(chuàng)造、分享、交流、記錄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APP,其具備很強的社交性、共享性、傳播性、歷史延續(xù)性,以上種種特征均與歷史這門學科和領域不謀而合。故而,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高中歷史教學和“抖音”視頻APP相結合,借助“抖音”平臺,將時下的歷史新聞、時政熱點、歷史常識、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游戲、動漫等均增添到歷史教學中,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我在教授學生關于 “從唐代長安和北宋東京認識唐宋社會及變化”的知識時,由于此問題相對而言較為抽象且時間跨度很長,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到從唐代長安和北宋東京認識唐宋社會及變化這一重要知識,我便借助“抖音”檢索了相關視頻,包括名師的講解、電影的剪輯、視頻和圖片的匯總等內(nèi)容,以便增添課堂的活躍度和趣味性,同時幫助學生深化對相關歷史時代、社會、人們生活的相關認知。
二、開展微課式歷史教學,精簡時間,提升歷史教學高效性和有效性
微課以其時間短、知識點介紹凝練而備受眾教師的推崇,不僅適用于操作與講解并重的歷史、化學、生物等理科類知識課堂,同樣適用于知識豐富龐雜、歷史連接性和串聯(lián)性很是突出的高中歷史課堂。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有著用時短、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教學精簡高效等多重優(yōu)勢,對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歷史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學習能力等均有著顯著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優(yōu)化微課歷史教學設計,不斷訓練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預習、準備,以便提升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和學習積極性。例如,在講述“世界視野下的中國航?;顒优c海上貿(mào)易”的知識時,為了快速讓學生知道這一知識,我在網(wǎng)上搜集了相應的視頻,制作了一個15分鐘的微課并當堂與學生進行了分享,以便在進行知識講解時,給予學生最直觀的感受。同時,在學生欣賞視頻的過程中,我還為學生進行了5~6分鐘的講解,將知識串起來拿起來,更為透徹地告知學生世界視野下的中國航?;顒优c海上貿(mào)易現(xiàn)狀。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學會根據(jù)自身的學習需求選擇正確的渠道進行微課式學習。比如,可以把生活中的歷史學習和知識拍攝成小視頻進行回顧和分享,提升其歷史學習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三、組織學生進行知識歸納和及時復習,幫助其鞏固知識,深化理解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以教師口頭講述知識點并請學生觀看課本或視頻知識為主,在很多時候,教師在教授學生歷史相關知識時,都是讓學生自己以傾聽和體會的方式為主。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方式很是直接,能夠第一時間將歷史知識和訊息傳達給學生,但是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教師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思維僵化和固化特征,欠缺一定的實踐性和探索性。由于高中學生歷史理解力尚且不足,教師在觀察和指導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以至于有的學生無法完成當堂的歷史教學任務,或者存在對一些簡單的高中歷史知識內(nèi)容掌握得不扎實的情況。這便要求教師轉變“直接灌輸式”以及“走馬觀花式”的知識授課模式,而是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知識歸納和及時復習,幫助其鞏固所學知識,深化其對知識點的理解。這樣,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統(tǒng)籌歸納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到如下幾點。首先,巧妙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精簡知識教學,為學生的歷史自我反思和學習預留充足的時間,進而強化其歷史理解能力和知識內(nèi)化能力。其次,合理構建學生個人學習空間,結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習慣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和對重點、難點、錯題等歷史知識的整理。
四、課堂提問、學生思考、課后實踐相結合,多重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
巧妙設置課堂問題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有著很積極的促進意義,值得我們探查和思考。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教師可以巧妙設置課堂問題,逐步引發(fā)學生對高中歷史知識的探究思考欲望。在學生進行了積極思考之后,教師不妨將課堂問題和反思與課后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歷史感悟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以便能夠自歷史信息捕捉能力、歷史思維及探究能力、歷史實踐及檢驗能力等層面多重提升學生的綜合歷史素養(yǎng)。例如,在教授學生“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思想文化淵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資本主義制度嗎?它是在什么狀態(tài)下被誰最終確立的呢?資本主義制度又蘊含著怎樣的思想文化淵源呢?這種文化淵源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思想內(nèi)涵有怎么樣的不同呢?請進行討論并回答。”而對于回答問題準確且上課時候能夠做到積極思考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肯定和表揚。最后,要將知識講解、習題練習、走訪觀察、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后生活中探索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思想文化的內(nèi)涵。以便提升學生的歷史知識的掌握深度。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理念和手段,不斷增添多媒體教學,社交APP、問題互動、微課教學等趣味化的教學元素,構建和諧有趣且極具思維開發(fā)性的高中歷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以便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度、熟練使用度和綜合歷史素養(yǎng)。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