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寫到“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用一詞以蔽之便是“讀寫”,那么語文課堂實則便是“讀寫課堂”。語文課程的設置實際是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那么如何通過“讀寫課堂”將課本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最終再外化為語文素養(yǎng)表現(xiàn)出來,這就是語文老師們所要解決的迫在眉睫的事。一堂有效的“讀寫課堂”可以怎么做呢?
一、讀是語文課堂的基礎
1.讀,能解決課文的生字詞問題。漢字的讀寫是學習其他文化課的基礎,如果連字都讀不出來,談何學好各門學科。因此,課前應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詞,課上通過讀詞、讀句、讀段、讀篇來檢查預習效果,課后有針對地進行背誦要求。
2.多種形式的讀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1)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展開想象的翅膀,利用課文中的對話內(nèi)容,讀出情感。例如《坐井觀天》,這課中小鳥的見多識廣和青蛙的目光短淺形成鮮明對比,學生通過深入人物角色才能把要表達的情緒從朗讀中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2)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讀。例如我所執(zhí)教的《晏子使楚》,這篇文章篇幅長,我讓學生合作表演成課本劇,節(jié)選如下:
楚王(傲慢地吩咐大臣)晏子身材矮小,你們把城門關了,在城墻上開一個五尺來高的狗洞,讓他從狗洞進來。
接待人(看了一眼正坐著馬車過來的晏子)大王有令,只能從這個洞進去。
晏子(看了看,立刻對接待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接待人(膽怯地)晏子說如果從這個洞進來,我國就成為狗國了。
楚王(無奈地)唉,打開城門吧。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很瞧不起他]。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聲,不懷好意地)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晏子(嚴肅地)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慢條斯里地)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
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
楚王(裝著很大度的樣子)實話實說,我不生氣。
晏子(拱了拱手)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陪著笑)
這次表演活動,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把課本轉化為課本劇,還在表演過程中體會到了楚王的傲慢、目中無人和晏子的機智勇敢。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根據(jù)人物不同情境的不同反應,表演中朗讀,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生演員和觀眾能更形象、更深刻理解課文,并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3)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遷移讀。例如拓展林海音先生《遲到》這篇課文,抓住小英子因遲到違抗爸爸命令挨打的段落,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遲到的經(jīng)驗,感受日常生活中因遲到賴床和被家人嚴厲批評時,家人的語氣和表情是怎樣的,再指導學生指讀相關段落,激發(fā)學生與小英子之間的情感共鳴。接著讓學生反復讀文,提問學生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小英子。學生各抒己見,有的從朗讀中看到了一個可憐的小英子,看到了一個難過的的小英子,看到了一個知錯不改的小英子。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遷移讀,學生思維之花得到解放,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遷移讀,讓朗讀貼近生活,更有益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賦予課文與活力和生命。
二、寫,是語文課堂的延伸
小學語文課標對習作這樣要求到“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寫想說的話,寫好詞佳句,寫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是在讀的基礎上的延伸。
如在執(zhí)教《窮人》這篇課文時,尤其桑娜和漁夫的對話,人物的語言可以反映出此時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波瀾,于是我先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然后結合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當場寫出桑娜欲言又止的話語和桑娜內(nèi)心的想法。再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張老師老師讓學生借助注釋,掃清文中片段的字詞讀音問題,讓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然后進行小結,要想使人物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用上外貌、動作、語言描寫,最后在小練筆寫一寫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小學除了高段的課會是讀與寫,中低段更是要做到讀寫結合。一來本身越是年紀小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只有讓他們動起來,才會避免走神;二來,美讀、趣讀是為寫做好鋪墊。例如我們杜老師的《寒號鳥》一課,通過題目認識“號”字,追根溯源“號”的字形和意思,為什么此處念做(háo),原來是表示大聲呼叫,反復讀加書寫指導,這個字就記住了。
三、讀寫結合讓語文課堂熠熠生輝
無論是識字型課《狐貍分奶酪》,還是閱讀型課《‘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習作型課《童年趣事》,我們都能在課堂上聽到學生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聲和筆尖“唰唰”的習作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讀”與“寫”是不可分割,緊密相連的。
而我認為,怎么讀決定了怎么寫,這樣才會有針對性的讀寫相結合:1.讀句子,寫句子。如《荷葉圓圓》的開頭“荷葉圓圓的,綠綠的”,讓學生讀后再寫,訓練的是學生的疊詞使用;如《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中的“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訓練點是想象和比喻。2.讀段落,寫段落。如《山中訪友》的第4段,主要是聯(lián)想自己化身為一棵樹,訓練點就是聯(lián)想手法的運用,所以在讀寫結合時,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運用聯(lián)想手法也將自己想象成大自然或者生活中的一份子。3.讀全文,寫文章。讀句子、讀段落,我們可以稱之為細節(jié)描寫的訓練,那讀全文就要有整體意識,因為讀全文能學習的寫作方法大部分在謀篇布局上。如《索溪峪的“野”》,全文讀完不難發(fā)現(xiàn)是“總分”的謀篇布局,所以在訓練上,應強調(diào)“總分”結構;《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一詠三嘆”的寫法;《北京的春節(jié)》中的首尾呼應……
最后,作為“讀寫課堂”,它是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從“讀什么,怎么讀”到“寫什么,怎么寫”,我們都可以從語文素養(yǎng),語言學習和能力發(fā)展角度去挖掘課本,讓語文課堂成為有效課堂。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實際是讀寫課堂,各種方式讀,在讀中感悟,以讀帶寫,才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