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闊肚大,卻不盛粥
粥罐最早出現(xiàn)于明朝萬歷年間。完整的粥罐整體矮圓,配備蓋子以及金屬拉手,并成雙成對。從外型可推測出,最初的粥罐是用來盛粥的器具。早期的粥罐制作精美,做工考究,圖案紋飾富貴高雅,寓意深刻。濃厚的文人氣息,使其很快成為官宦、富裕階層家中的陳設品,用以觀賞。粥罐由此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到了清代咸豐晚期,粥罐在民間迅速推廣,滲入到社會各個階層,成為饋贈和娶妻嫁女的必備之物。直到民國時期,制作普通的粥罐才真正用來盛飯盛粥。同時,粥罐也被用來存放日常生活用品,如茶葉、點心、糖果、針線等。因此在不同地域,粥罐也被稱為“飯盂”“糖缸”“蓋罐”或“糖罐”。
咬文嚼字,道盡深意
在南方的一些地區(qū),“粥罐”的發(fā)音與“做官”相似。而在北方,“粥罐”也可以諧音為“州官”。在極其講究寓意的明代,與“做官”諧音的粥罐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并廣泛流行。
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文人學子普遍懷有濟世救國的情懷,期望著通過做官得以施展抱負,改變社會現(xiàn)狀。
因此,粥罐從觀賞實用器發(fā)展為文人的“吉祥物”,有勸人讀書,催人奮進,興旺門庭的含義。有俗語稱:“家有粥罐好做官?!?/p>
寓意深遠,大吉大利
比起觀賞價值,人們更看重粥罐所代表的吉祥寓意。除了粥罐本身即有的“做官”之意,器型設計同樣蘊含多種深意。粥罐蓋鈕常用蜘蛛(喜蛛)和壽桃形狀。蜘蛛代表“喜從天降”、“知足(蜘蛛)常樂”,壽桃則代表“高壽”,俱是美好含義。
粥罐的造型也有說法。例如,竹節(jié)型粥罐取竹子“步步高,節(jié)節(jié)高”之意,比喻“步步高升”。又如瓜瓞(dié)代表多子,所以瓜棱型粥罐含有“子孫繁衍,世代為官”的祝福。
(摘自《中國粥罐》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