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是浙江湖州安吉人。安吉是個有名的茶鄉(xiāng),出產的“安吉白片”遠近聞名。這就難怪吳昌碩把茶視為知己了。
據史料記載,吳昌碩早年曾染上吸大煙的惡習,后來在妻子的勸導下戒除不良嗜好,專心事藝,終有所成。而茶則是他得以從煙癮中脫身的重要因素之一。及至晚年,吳昌碩已是不可一日無茶了。據其好友回憶,他最喜歡以一把紫砂泥壺品茶,每每寫好一幅字或畫好一張畫,他總是把字畫懸之于壁,然后手持泥壺,品茶讀畫,樂不知返。
大凡畫家總愛以所喜所嗜之物入畫,吳昌碩亦不例外。于是,他手中的那把紫砂泥壺,便成了他的畫中常客。可以講,吳昌碩的茶畫,絕大多數(shù)是畫的茶壺,屢畫不厭,常畫常新。譬如他64歲時作的一幅《煮茗圖軸》,僅以一把蒲扇、一枝白梅、一個陶制炭爐和一把泥壺構成畫面主體,簡潔生動,主題鮮明。他的另一幅《品茗圖》作于十年之后,也就是他74歲的時候。這幅藏于上海朵云軒的畫作,也是以幾枝梅花自右上方向下斜出,打破畫面的平衡。梅枝的線條濃淡相宜,交叉錯落;花萼的安排正側俯仰,向背呼應,皆似以書法之筆寫出來的。在梅花枝干的掩映下,畫家以極淡的筆墨,輕勾慢染,畫出那只拙樸高古的泥壺,其淡如輕煙的效果,不但沒有使人覺得單薄,反而令人感覺到那泥壺的特殊質感。在畫的左上方,畫家題了兩句詩“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畫龍點睛地道出了畫家對春雪煎茶、陶然若仙的境界的神往。(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