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果突然離世,微信、支付寶等網絡遺產怎么辦”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在獲得一波輿論關注的同時,數字時代如何處理“身后事”也成了網友熱議的對象。一旦人“走了”,辛辛苦苦存在余額寶里的錢誰來繼承?升滿級的游戲賬號會不會有人悉心照顧?各種“黑歷史”照片又會不會被扒出來“當眾處刑”呢?畢竟互聯(lián)網時代,誰手頭沒有一大堆社交賬號?那么你希望自己的網絡遺產是“清空遺忘”還是“保留繼承”?這是一個很讓人喪氣的問題,但也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關于網絡遺產,目前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法律界也沒有定論。不過在常人理解來看,網絡遺產無非就是所有逝去時,遺留的個人所有的網絡權益和財產,包括賬號、密碼、圖文、音視頻、虛擬貨幣、網絡店鋪、游戲裝備等,又稱為數字遺產。
業(yè)內人士認為,依照《繼承法》,沒有人身性質的網絡遺產,比如網絡理財、余額寶以及作品版權、游戲幣等,應當可以繼承。而電子郵箱、微信、微博社交、游戲賬號等網絡資產,因為具有人身性質的網絡遺產都是私密性的,屬于用戶的隱私,不可以繼承。
聽說自己的社交賬戶不能繼承,網友們都炸鍋了,直言“7位數的QQ后繼無人”,甚至還有人擔憂過世后花唄沒還完怎么辦。當然從情感上來說,更多的用戶希望自己留下的社交賬戶不被注銷,畢竟里邊的一切,都是曾經存在的痕跡。
未來,網絡虛擬財產繼承和保護的問題,會越來越重要,相信隨著相關制度和法律體系的完善,這些困擾大家的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M低調不華麗:我要帶走,連手機也帶走。
有愛哥哥嗎:反正開的會員啥的不能浪費。
_Vicious-:充錢的不能繼承,還錢的可以繼承。
仙女下凡:墓碑上附上二維碼,掃一掃加好友。
CrazyTin :看看 ID 做得大不大,大的話可以交給下一代繼續(xù)運營。
醫(yī)美界的杠把子:自動注銷吧,悄悄地我來了,正如我悄悄的走。
Schrodinger:不管你怎么處理,反正我要留著最后一口氣,刪掉聊天記錄和云盤,注銷微信、QQ、支付寶等所有賬號。
野豬騎士:希望可以凍結,不能發(fā)布新的內容,不能更改權限,不能刪除內容,但是可以登錄查看。
笑死沃利:我覺得我的網盤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我希望孩子成年后再繼承。
抱怨沒用請抱我:設置一條定時說說,內容就是分享我所有社交軟件的密碼,10天后自動推送,誰第一個登錄解綁了就給誰用,我就是這么任性。
有為青年:我得給我未來的孩子,申請個9位數的QQ,沒別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至于我自己的社交賬號,誰都別動,當年發(fā)的那些沙雕信息決不能被兒孫看到。
笛嘀嘀吹:希望有一個發(fā)明,我心臟停跳的一瞬間微博就全部轉好友圈,然后自動發(fā)布一條遺囑微博。不想在逝世后自己的微博內容變成陌生人的談資。
糊涂蛋兒:在大多數賬號都要求實名制的今天,難保別人不會根據你的真實姓名查到你的手機號,順而找到你的網絡ID,還有你的社交圈,甚至查到你親朋好友的相關信息。這些真的能一鍵刪除嗎?
大寶蓋兒:以前的人常常有流傳后代的家書、信件,后人集結成書可獲得版權費,甚至很多名人的信件,在拍賣市場拍到高價。它們具有隱私性,也有市場價值,現(xiàn)在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就可以看作是以前的信件。所以我認為,不能因為電子郵箱、微信、游戲賬號等網絡資產屬于用戶的隱私,就不可以繼承。比如某個微博賬號寫了大量原創(chuàng)的內容,身故以后,他的繼承人想要集結成書,他的粉絲也愿意買單,遵從雙方自愿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