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著峰
摘 要:如何有效的搞好中考前的專題復習?這是許多一線老師關心的問題。本文以專題《動點求最值——點在弧上動》為例,從試題的選擇、知識的準備、試題的分類、試題的評講、問題串解、歸納總結以及變式拓展等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關鍵詞:基礎知識;分類;問題串;變式;提升
引言:《動點求最值》是中考中常見的一種題型,也是較難的一種題型,而點的運動路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種類型就是“點在弧上動”。本人在專題復習中發(fā)現(xiàn),如果能夠將眾多知識點分門別類,問題串解,歸納提升,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就能較好的突破難點,實現(xiàn)專題復習的有效和高效。
一、精選試題
1、(2016年安徽中考題)
如圖1,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內部的一個動點,且滿足∠PAB=∠PBC.求線段CP長的最小值。
2、(2016湖北鄂州)
如圖2,菱形ABCD的邊AB=6,∠B=60°,P是AB邊上一點,BP=3,Q是CD邊上一點,梯形APQD沿直線PQ折疊,A的對應點為F. 求CF的最小值.
3、(2017·威海)
如圖3,△ABC為等邊三角形,AB=2.若P為△ABC內一動點,且滿足∠PAB=∠ACP,則線段PB長度的最小值為_____.
4、(2011年安徽中考題)
如圖4,在Rt△ABC中,∠ABC=30°,將△ABC繞頂點C順時針旋轉,旋轉角為 ?(0°< ? ?<180°),得到△A1B1C.
設AC的中點為E,A1B1的中點為P,AC=a,連接EP,當 ? 為多少度時,EP的長度最大,最大值為多少?
二、知識準備
以上四個例題都與下面的基礎知識有關:
1、圓外一點與圓上各點的連線中,最短的是哪一條?最長的是哪一條?
2、圓內一點與圓上各點的連線中,最短的是哪一條?最長的是哪一條?
因此,這兩個問題可作為復習環(huán)節(jié),復習內容包括畫圖表示及簡要證明。
三、分類評講
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第1題易求出∠APB=90°,第3題易求出∠APC=120°,這兩題都屬于“點動角不變”的類型,若放在一起評講和練習,然后加以總結,對于學生以后解決此類問題會有很大幫助。同樣,第2題根據(jù)對稱性易得PF=3,第4題根據(jù)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和旋轉性質易得PC= a,這兩題都屬于“點動(到定點)距離不變”的類型,可放在一起評講和練習。
四、問題串解
為更好的解決問題,針對題1,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串:
1、∠APB等于多少度?
2、點P運動的路徑是怎樣的?
3、CP的長度最小時,點P在何位置?
4、線段CP長的最小值是多少?
針對題2,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串:
1、PF等于多少?
2、點F運動的路徑是什么?
3、CF的長度最小時,F(xiàn)在何位置?
4、CF的最小值是多少?
設計問題串,為學生搭建了梯子,極大的降低了解決問題的難度,提高了同學們解題的信心,同時,也為同學們解決這一類問題提供了方法。
對于題3和題4,教師可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問題串,進而逐步解決問題,從中獲得解題經(jīng)驗,提高解題能力。
五、總結提升
本專題總結要點如下:
1、點動角不變→點在弧上動。即以動點為頂點的角度不變,此時點在以動點所在三角形的外接圓上的弧上運動。
2、點動距離不變→點在弧上動。即動點到一個定點的距離不變,此時動點在以定點為圓心,以動點與定點之間的距離為半徑的弧上運動。
3、化動為靜,確定最值時圖形的特殊位置,再根據(jù)靜態(tài)的圖形求出最值。
以上總結,一方面幫助學生梳理了知識,獲得基本活動經(jīng)驗,能夠在復雜圖形中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數(shù)學思想方法,增強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變式拓展
對于一道好的試題,我們不能僅停留在能解的層次上,而要站到更高的層次欣賞這道試題。針對本專題,可以進一步設計以下問題:
題1可設計:求CP長的取值范圍。
題2可設計:改變BP的長度,結果如何?
題3可設計:求BP能夠掃到的面積。
題4可設計:將中題中 ? 的取值范圍改為0°< ? <360°,答案有變化嗎?此時,EP的最小值是多少?
總之,要做好專題復習,教師要做有心人,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研究考題,研究學生,我們堅信,總有一種方法適合自己的教學,總有一種方法適合我們的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黃玉梅.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初中數(shù)學復習課[J].學周刊,2017(31):95-96.
[2]武麗虹.凸顯專題特點 ?提高復習效率[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7(20):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