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陡直如削的峭壁側(cè)面,石縫狹隘的間隙里,斜生著一棵棵側(cè)柏樹。96歲的老人靳月英在孫輩們的攙扶下,拾階而上,來到高處的紀念亭,望著滿眼蒼翠。
靳月英是河南省鶴壁市淇縣魚泉村人,歷任村婦聯(lián)主任、副大隊長、副社長、副鄉(xiāng)長和村黨支部委員,一干就是50余年。
戰(zhàn)時,靳月英挖山野菜、地瓜藤充饑,沒舍得吃過白面饃,省下口糧送到部隊;戰(zhàn)場救援,冒著槍林彈雨,為傷員處理包扎傷口,她也從來沒有打過“退堂鼓”;為給戰(zhàn)士們做棉鞋,她掏空了家里僅有的一條破棉被,夜晚兒子凍得直哭,她裹著塞滿茅草的“棉衣”摟著兒子取暖……
幾十年來,靳月英為部隊捐贈慰問品1萬多份,價值10多萬元。
1984年8月,靳月英到北京參加全國“雙擁”先代會,之后,她第一次登上了萬里長城。“長城兩邊的山上綠瑩瑩,國家號召綠化荒山,俺家這兒山上都是石頭,得種樹?!苯掠谋本┗貋?,就告訴兒子兒媳,她要上山種樹。那個時候,她已60多歲。
魚泉村四周環(huán)山,山石橫生,光長石頭不長樹,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很低。靳月英不信邪,拎著水葫蘆、揣著干糧、扛著鋤頭上山,挖坑、栽樹。山上亂石堆積,她先把亂石刨松,撬石塊碼成圍堰。土薄石多,她拔出荊棘棵,一捧捧把松散的土撮進籮筐,再一把把填進坑??油诤镁偷脗涿纾ба腊鸭依飪H有的一頭豬賣掉,換來200多棵側(cè)柏苗。
伏天又逢干旱,靳月英擔(dān)著30多公斤的水桶取水澆樹。山路崎嶇陡峭,她幾乎是一步一跪,一步一挪地從山腳下把水擔(dān)上山。
孩子們心疼靳月英,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默契地跟著她上山種樹。
靳月英綠化荒山的行為在當?shù)禺a(chǎn)生了巨大感召力。1995年春天,淇縣全縣上下組織一支10萬大軍,在3000多座山頭上植樹造林,2600萬株新苗在石頭縫中扎根。
靳月英植樹造林三十五載,四代人種下20多萬株樹。如今雖年事已高,她還時不時就讓孫輩們把她拉過去,看看小樹苗。
(摘自《老年日報》 霍亞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