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清
摘要: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是知識與文明的象征,其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因此,廣大教師要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把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教師素養(yǎng);師德;師智;師能
立足新時代的教師要順利完成社會和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下面就淺談幾點自己的拙見。
一、師德素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
一個孩子從步入學校的那天起,他就尊敬與崇拜自己的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教師就是知識的化身,言行的指南,德才的標桿,是他們學習的榜樣。烏中斯基說過: “教師個人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所產(chǎn)生的力量,無論是什么樣的教科書,無論是什么樣的思潮,無論什么樣的獎懲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币簿褪钦f一個孩子的智力開發(fā)與知識的獲得,個性的形成,道德觀,人生觀的發(fā)展都與教師的啟蒙與塑造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自覺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依法執(zhí)教,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熱愛學生,以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去正確引導和感染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心理品質(zhì),學習興趣,人生的奮斗目標,行為習慣,言行舉止等產(chǎn)生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量,學生自身的影響將來會輻射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對社會產(chǎn)生著一定的相互作用。
這樣就更高要求教師提高對教育工作的責任心,進一步長期加強自身的師德素養(yǎng),樂業(yè)敬業(yè),忠于職守,以身作則,對學生嚴中有愛,嚴慈相濟,用自己的愛去營造愛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即是嚴師,又是摯友。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從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開始,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審美情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入手,從小讓學生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師智素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
教師的基本任務是給學生傳授好知識,教好所學的文化課程,因此教師自身就要具備精深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寬泛的科學化基礎知識和系統(tǒng)的教育學科知識及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而且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對自己進行充電和加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教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常滿常新的水。”通過不斷的學習了解新科學知識的發(fā)展動向和最新科研成果,并熟練掌握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透徹理解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認真詳實備課,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力,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此外,教師還要多學數(shù)、理、化,文、史、地等相關的學科知識和社會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理論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勝任教學任務。在工作中要及時了解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和心理特點的變化,準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學習動機的浮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如不掌握教育理論知識,在教學工作中就會像在黑夜里走路一樣。由此可見作為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用來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擺脫困惑郁悶心情,重振學習信心有很大幫助。也可用來指導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大有裨益。
三、師能素養(yǎng)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
教師在教學中應具備基本的教學能力。首先,在備課前,先鉆研教學大綱,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分析教材,了解教學對象,反復思考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jié)合,并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所用的教學用具及現(xiàn)在多媒體的運用,在寫好教案,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行為及心理活動,語言表述,捉摸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心中所需,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法,做到“有的放矢,”才可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課后,老師跟蹤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中存在的缺陷與學生心中期望的差距,改過自新,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班級管理中,要善于協(xié)調(diào)各種因素如師生關系,男女生關系,各學科間關系,都要綜合考慮,相互間合理調(diào)配,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脈搏,為學生動之以行,曉之以理,為班級確立一個令大家滿意的共同奮斗的學習目標。并選拔有一定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有朝氣,有熱情,能服眾的學生當班干部,把全班的學生團結(jié)在一個有思想健康,學習熱情高漲的班集體中,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班集體中,并建立一個師生平等,民主,和諧,充滿愛心的班集體,才能搞好班級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勁頭,把教學質(zhì)量進一步提高。
強化教師的形象素質(zhì)也必不可少,如在平時教師穿著整齊,表情自然大方,樂觀開朗,在課堂上語言標準,詞匯豐富,表達準確機敏,語速快慢適中,對學生的提問從容應對,深入淺出的講解問題,讓學生覺得易學易懂,學得輕松,增強學習信心,使得更加熱愛學習,并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因此,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學能力,更具有健康的體魄,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高貴品質(zhì),才能擔當起為祖國為人民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重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年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冀思琪,劉軍.2017版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課程版,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