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雪
摘 要:通過統(tǒng)計分析呼倫貝爾機場地區(qū)2013-2017年的氣象資料,對其中出現的對飛行有重要影響的重要天氣(降雪、雷暴、低能見度、大風、氣溫)進行重點分析,為今后本地區(qū)航空氣象預報、氣象科學研究、機場氣候分析提供資料依據。
關鍵詞:呼倫貝爾;大風;低能見度;降雪;雷暴;溫度
1 概述
呼倫貝爾機場位于119°49′38″E,49°12′20″N,屬于4D級別機場,地處大興安嶺西部,平均海拔656米,跑道方向930—2730,長度2800m,地處海拉爾區(qū)東南高地上,東北部由高度為900m以上的山,西部、北部有小山包并在西側5km處有伊敏河從市區(qū)流過。機場地勢較為平坦,凈空良好,附近無高層建筑影響[1]。
海拉爾地區(qū)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蒙古氣旋活躍,天氣冷暖無常。降水稀少,是多風期;夏季:白天升溫較快,晚間降溫明顯,溫差較大,是全年降雨量最多季節(jié),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4%左右,此季節(jié)對流天氣開始頻繁活動,是雷雨多發(fā)期;秋季:天氣開始變冷,氣溫聚降;秋季天氣晴朗,時有秋季大風出現,土壤結凍,河水封凍;冬季:天氣寒冷,風雪交加,低能見度及低溫天氣均在此季節(jié)。
2 資料的選取
本文對2013年到2017年期間本機場地區(qū)出現的重要氣象要素日數進行統(tǒng)計,包括:大風(風速大于等于17m/s)、低能見度(低于800米)、天氣現象(降雪、雷暴、凍霧)等,并對其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資料來源:呼倫貝爾空管站月總簿;呼倫貝爾空管站年總簿;美國NCEP數據資料。
3 研究分析:
3.1大風
大風[2]指瞬間風速大于等于17.0m/s的風。據統(tǒng)計,2013年至2017年,共出現大風的日數為108次,最大風速出現在2017年5月4日1850UTC-1310UTC,最大陣風出現在0311UTC,風向230度,風速26m/s。累年各月最大風速出現的次數統(tǒng)計表明,大風多出現在4、5月份,最多達到30次以上,大多是由于蒙古氣旋的頻繁活動所造成的。大風天氣往往是本地出現沙塵/沙暴等影響主導能見度及跑道視程的天氣現象的元兇。
3.2低能見度
觀測能見度應該在視野開闊,能看到所有目標物的固定地點進行,如觀測平臺或觀測場,目前用于航空氣象的是主導能見度。主導能見度是指觀測到的達到或超過四周一半或機場地面一半的范圍所具有的最大能見度的值。這些區(qū)域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不連續(xù)的。[2] 本文主要是對飛機飛行有較大影響的小于800m的低能見度的情況進行的統(tǒng)計分析。
據統(tǒng)計,5年內本機場產生低能見度(小于800m)的次數為44次,其中在3月產生低能見度次數最多,8月次之,由凍霧引起的低能見度為19次,降雪10次、強降雨1次、霧13次、沙暴1次。
凍霧包括過冷的和凍結的兩種。過冷的是指由過冷水滴組成的霧,即溫度雖在0℃以下,仍未凍結的霧;凍結的是指地面產生了霧凇。在此過程中,不論霧凇是否形成,都應當視為凍霧。[2]本機場在統(tǒng)計的5年間共出現了38次霧,其中能見度小于800米的凍霧19次,霧有13次。據統(tǒng)計,當出現凍霧時風向大都一般在70度至170度之間,風速小于2米/秒。溫度一般在-20℃至-32℃之間,氣壓在1019hPa至1020hPa之間,出現時間段大多在2300UTC左右,隨著溫度升高,太陽升起而消散。根據段桂蘭等[5]研究得出,高空弱偏西氣流,地面有弱冷空氣配合,地面上空濕度飽和,中低空濕度較大,低空有下沉逆溫,有利于凍霧的形成。
3.3降雪
雪是指大多由六出分支的星狀、六角形片狀冰晶組成的,白色不透明,成團時很像柳絮的一種天氣現象,常降自層積云、雨層云、高層云、高積云和卷云。因氣候原因,呼倫貝爾地區(qū)降雪初末間隔時間較長,初雪一般出現在當年9月份中旬,終雪在第二年4月末。2013-2017年五年內平均年積雪時間為139天,平均年降雪次數66次。根據烏娜[3]研究得出:一般影響本地區(qū)的降雪天氣形勢分為蒙古氣旋配合貝加爾湖槽線波動鋒;蒙古氣旋伴地面暖鋒;蒙古氣旋伴地面冷鋒等幾種,降雪出現的區(qū)域一般在地面氣旋的頂前部,暖鋒將要移經的區(qū)域,一般來講降雪往往是連續(xù)幾天,即使到了后期本場處于地面氣旋的中后部,由于高空槽線的不穩(wěn)定波動仍然會給本場帶來降雪天氣,只是降雪強度較弱,一般以小雪為主。
3.4雷暴
雷暴[2 ]是積雨云云中、云間、或云地之間產生的放電現象,表現為閃電兼有雷聲,僅聞雷聲而不見閃電或僅見閃電而不聞雷聲。導致本機場出現雷暴天氣的主要形勢有東北冷渦、貝加爾湖冷渦、蒙古冷渦等,其中以東北冷渦影響次數最多。第一次出現雷暴的時間一般在5月份,一年中最后一次出現雷暴的時間一般在9月份,本次研究的5年內雷暴的年平均出現次數23次,出現的累計次數最多的時間在7月份,而0800UTC-1200UTC這個時間段出現的最多,其次為0400UTC-0800UTC這個時間段,由此可看出雷暴出現時間主要在午后到前半夜,在此時間段內,更能滿足雷暴發(fā)生的三要素。
3.5氣溫
氣溫[2 ]是表示空氣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它實際上是空氣分子平均動能大小的反映。本機場平均氣溫1月最低為-26.7℃,7月最高為20.7℃。極端最高氣溫為42.7℃,出現在2016年8月3日,極端最低溫度為-43.7℃,在2016年1月22日。飛機在起飛、降落的過程中,氣溫對空速表、高度表及飛機的滑跑距離和載重量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飛行有關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氣溫對其的重要影響。
4 結語
飛行在大氣環(huán)境中進行,大氣物理要素與天氣現象對飛機的起飛降落有著重要的影響[4]。本次論文著重分析了大風、降雪、低能見度、雷暴和氣溫幾項對飛機飛行影響有較大影響的氣象要素,通過對呼倫貝爾機場附近2013-2017年這5年間的重要氣象要素進行的統(tǒng)計分析得出:本地大風在4、5月份出現次數最多,主導能見度小于800米的低能見度天氣主要3月出現的最多,8月次之,主要是由凍霧、降雪和霧天氣引起的。降雪初末間隔時間較長,一般長達8個月,平均年積雪時間為139天,平均年降雪次數66次。初雷一般出現在5月份,終雷一般在9月份,主要出現在7月份且出現時間主要在午后到前半夜。極端溫度差達到80多度,極端最高氣溫為42.7℃,極端最低溫度為-43.7℃。
參考文獻
[1]呼倫貝爾機場地區(qū)氣候概要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規(guī)范.下發(fā)日期2012年2月28日.
[2]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規(guī)范.下發(fā)日期2012年2月28日
[3]烏娜,2010-2012年呼倫貝爾機場地區(qū)重要天氣統(tǒng)計分析
[4]民航華北空管局氣象觀測分冊。下發(fā)日期2013年12月
[5]段桂蘭,王秀成,陶建玲.2004年冬季一次大霧天氣過程分析[J].陜西氣象.(2005)04-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