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新疆石河子市民田先生在石河子市某電動車店購買電動車一輛,購買價為3000元。電動車店為田先生出具了專用收據(jù)及電動車銷售(保修)登記單各一份。次年10月,因購買的電動車電瓶有問題,田先生再次從電動車店以450元的價格購買了電瓶一組。電動車店為其出具專用收據(jù)一份,并注明保質(zhì)期為1年,但未注明購買人姓名。
2016年10月15日凌晨,田先生在自家房屋窗外為電動車充電,并將充電器放在電動車的座包上,然后回到房間睡覺。3小時后,電動車報警聲將熟睡中的田先生吵醒,田先生發(fā)現(xiàn)正在充電的電動車著火,在救火時左手被燒傷。經(jīng)消防部門調(diào)查,火災的起火點位于田先生家小院內(nèi)停放的電動車電瓶處,起火原因系電器線路設備故障引燃周邊可燃物所致。
因賠償事宜無法達成一致,田先生向石河子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電動車店賠償其電動車、電動三輪車、辦證掛牌費用、燒毀玻璃窗戶及醫(yī)療費、誤工費等各項損失共計963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因原告在火災發(fā)生后沒有采取正確的救火方法救火,導致原告左手被燒傷,雖然與被告提供的產(chǎn)品之間有因果關系,但原告因此產(chǎn)生的醫(yī)療費、誤工費損失系原告主要過錯所致。故原告主張的各項費用,按照過錯責任原則,由原告自行負擔60%,被告負擔40%為宜。判決電動車店賠償田先生損失合計3852元,并駁回原告田先生的其他訴訟請求。
田先生與電動車店均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摘自《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