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自然》雜志9月19日發(fā)表的一項醫(yī)學研究指出,人類體內的微生物,與出生方式有關:剖宮產嬰兒的腸道菌群容易發(fā)生改變,且較易受到潛在致病菌的定植。這是同類研究中已知規(guī)模最大的項目,證實了人類在生命最初幾周內,分娩方式才是決定腸道菌群的主要因素。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科學家特雷弗·勞雷及其同事,對醫(yī)院出生的596名足月嬰兒的腸道菌群,進行了詳細的全基因組測序,試圖明確剖宮產會如何影響新生兒期的腸道菌群組成。這些嬰兒中,314名是陰道分娩,282名為剖宮產。
分析顯示,剖宮產的分娩方式與母體共生菌傳遞受到破壞以及耐藥致病菌的定植率較高有關,而后者可能來源于環(huán)境。研究還發(fā)現(xiàn),約83%的剖宮產嬰兒,攜帶了潛在的致病菌,而這一比例在自然分娩的嬰兒中只有49%左右。此外,孕期使用抗生素是造成自然分娩嬰兒腸道菌群組成最大差異的原因。
研究團隊最后表示,對與人類生命早期腸道菌群紊亂以及攜帶致病菌的臨床后果,這方面研究才剛剛起步,未來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 ? (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