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
講到孩子成長問題,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核心點是相通的。
我認為對孩子最開始的教育,應該是美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開始就經歷了美的訓練,那對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份好感和希望。
人生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兩個事情特別重要,一個是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面對艱難困苦時的樂觀心態(tài)。
第二個是,能夠給自己心靈上一個退身之所,這個可以是精神上,也可以是物質上的。比如說中國古代的文人俠客,當遇到挫折絕望后會退隱山林,這是物質上的隱居;但更加厲害的是他們精神上也有一種退隱,并且在精神退隱的時候,能寫出非常偉大的文學作品。
比如說蘇東坡,從宰相的位置下來后,被貶謫到黃州,寫出了非常經典的前后《赤壁賦》。因為他們從小有對文字的美感,一旦退身,精神可以投射在文字上,最后成為不朽。包括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白居易的《琵琶行》等,都是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寫出來的。
一個人要擁有能夠把心中的感受描繪出來的本領。一個人心理上有問題,有兩種出路,第一種出路是傾訴,這就是為什么鼓勵孩子要跟父母多進行交流,也是為什么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能夠一起說真話,發(fā)泄心里的情緒,能夠一起吐槽的朋友。
但實際上還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就是可以把所思、所想、所感,寫下來,這樣不光能夠提高語文成績,其實也是一種心靈傾訴,可以對你的生命軌跡進行記錄。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