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超
初至
隨著列車緩緩進站,武漢之行漸漸拉開帷幕。滿懷忐忑期待之情,我們踏上了這片神秘的土地。此時,月明星稀,本應(yīng)常伴身側(cè)的清涼夜風卻缺席了,這兒的夜晚為濕熱無風所管轄,使人恍若置身于大蒸籠中,手觸之處,無不發(fā)燙,慢行片刻,大汗淋漓。隨行老師調(diào)侃道這是武漢特有的熱情,我在心中不禁嘀咕,這熱情,也太讓人招架不??!
天氣的熱情讓人招架不住,而人的熱情與關(guān)懷,卻讓我在欣然接受的同時萌生出一絲感動。當我們抵達中國地質(zhì)大學時,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在地大讀研的學長早已等候多時,看到我們安全抵達,學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熱情的與我們打招呼,而后帶領(lǐng)我們?nèi)サ卮笈缘穆玫辏飞贤虏壑錆h的天氣,分享著逸聞趣事,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夜晚的武漢街頭,燒烤攤隨處看見,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些許煙火氣息,也讓人多了一分心安。懷著對明天無限可能的期待,我早早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科研春色關(guān)不住
7月17日早上7點,陽光便十分“放肆”地照耀大地,那么強烈,那么絢麗。吃完極具地方特色的熱干面后,我們便向著中國地質(zhì)大學進發(fā)。東湖之畔,南望山麓,清晨的地大,有著不可抗拒的美麗。林木蓊郁,祥和安靜。而樹蔭下看書的少男少女,道路中不斷更迭的過往師生,又為校園平添了幾分蓬勃生機。最引人矚目的無異于道路兩旁的 “優(yōu)秀人物榜”,詳細介紹著為祖國地質(zhì)行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幾十位地學界的院士。他們艱苦奮斗,彌補了中國地質(zhì)行業(yè)的空白與不足,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才有了如今完整的地學體系,他們是我們學習和奮斗的榜樣,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
當我隨隊參觀童金南主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時,不僅驚嘆于地大科研力量的雄厚,更被實驗室全體人員合照中那一張張寫滿昂揚斗志的臉龐所震撼,心中升起一絲感動,并暗下決心,今后也要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投身科研事業(yè)!參觀過后,我們來到了會議室,與地球科學學院的老師互動交流。從中了解到了他們的專業(yè)概況和優(yōu)勢,以及報考中國地質(zhì)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研究生的條件和相關(guān)政策。
漫步校園時,我們的目光為化石林所吸引。融科普、觀賞為一體的化石,擁有著漫長的生命,與天地同壽,雖靜默無聲,卻勝有聲。他們將那遙遠的過去凍結(jié),為今日的我們默默展現(xiàn)著古時動植物的生存情況和環(huán)境,使我們有幸能夠窺知遠古風貌的冰山一角,何其珍貴。
下午,我們來到了鄰近的地大珠寶大樓參觀學習。“拿鉆石和鋯石來對比,外形雖差不多,硬度差別卻很大,再加上鉆石的形成條件是高溫高壓,這也就是鉆石價格昂貴的原因了……”帶隊老師為我們講授相關(guān)的專業(yè)知識,讓我們有機會得以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
孕瑞生群英
7月18日,我們來到了位于蔡甸區(qū)的長江大學。學校老師特意開放了假期關(guān)閉的圖書館供我們參觀,心中多了一份感動。圖書館設(shè)計獨特,整體圓筒狀,一樓三個桶形支柱象征著我國三大石油氣田。自圖書館二樓向上參觀時,深切的體會到別人家的圖書館帶來的暴擊;圖書區(qū)分類科學明確,學習區(qū)安靜舒適,整體設(shè)計風格偏溫馨,自習室內(nèi)還有一小片綠洲,整個圖書館采取自然采光有著大大的玻璃窗,館外的樓梯直通三樓外的休息區(qū)……當真是讓人學習的欲望暴漲。從圖書館樓頂遠眺,整個蔡甸區(qū)映入眼簾。該校區(qū)三面環(huán)湖,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擁山水,灰色建筑物在如茵綠草、蔥蘢萬木的掩映下,平添幾分沉靜安詳。綠樹濃陰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恍若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遠離城市的喧囂。時間在這兒仿佛也比在別處兒走得慢些,似乎快了,眼前美景便會消失殆盡。
參觀完校園后,我們在會議室與地學院老師互動交流,對其專業(yè)概況和教學優(yōu)勢有所了解。之后,我們在參觀實驗室時,得以戴上3D眼鏡觀看3D地質(zhì)模型。原本空空蕩蕩的室內(nèi),在戴上眼鏡后,如獲新生,煥然一新,眼前的景象變得生動形象起來,那些虛擬的地質(zhì)模型可隨意的放大縮小,多角度觀看??萍嫉陌l(fā)展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為知識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形勢。
自由活動時,我問校園內(nèi)打掃清潔的一位阿姨;“武漢這么熱的天氣,您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受得了?”阿姨開懷一笑,回道“夏天要的就是這股熱氣,總是要出汗的,要出汗就要出的暢快淋漓,溫吞吞的熱不叫夏天?!甭犞@爽朗的回答,看著阿姨那明媚的笑臉,我不覺也笑了起來。久久困擾于身的暑熱,也隨著心情的舒朗而得以驅(qū)散。
茍利國家生死以
7月19日,伴著晨光熹微,嗅著空中飄來的青草的氣息,我們在武漢的街頭走一走,去尋覓紅色足跡。作為中華民族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歷史里程碑,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以及館內(nèi)保存、陳列的與起義有關(guān)的歷史資料和革命文物,再現(xiàn)了當年的歷史場景。我們走走停停,在辛亥首義人物譜展廳流連許久,劉靜庵,黎元洪,董必武,李四光……此時此刻,他們不再是歷史書上冰冷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在時代的號召下,他們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我為他們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所震撼著,感動著,深刻地體會到何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辛亥革命博物館,浮雕、壁畫、微縮景觀、人物雕塑……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開嶄新帷幕,使我們近距離感受到近代中國的屈辱與不堪:帝國主義的侵略戰(zhàn)爭,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軍閥混戰(zhàn)……此外,聲光電相結(jié)合的陳列方式、使人們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深巷狗吠聲,遠處傳來的槍炮聲,幢幢人影,昏黃街燈……幾分鐘的世界里,我們“身臨其境”地體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
三天的武漢之行已經(jīng)拉下帷幕,臨別前的一晚,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彼此的收獲,訴說著對未來的暢想,樸素的笑容下,是一顆顆斗志昂揚的心。盛席千里,終有一別。明日清晨,我們揮別武漢;明日清晨,我們奔赴前程。與你們相遇在這個夏天,注定是抹不去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