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玻璃工藝是既有古老歷史底蘊又有現(xiàn)代時尚感的工藝美術門類之一,本文對于工藝美術史中玻璃工藝技術的更迭與發(fā)展還有琉璃藝術中心幾次重要轉移進行梳理,一方面便于深入了解琉璃工藝發(fā)展歷史,另一方面可以為當代玻璃藝術設計注入新的意義。
關鍵詞:玻璃工藝;源起;發(fā)展
一、古埃及玻璃工藝
關于琉璃工藝的起源,人們認為最早是始于古代埃及,后經(jīng)過阿拉伯人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最古老的玻璃材料和制品,據(jù)考證都是在埃及發(fā)現(xiàn)的,這些玻璃品是由沙、灰與天然碳酸蘇打的混合物加熱制成,這種制作方法所制成的玻璃并不是透明的。這種制作工藝直到新王國時期才有了進一步提升,埃及人的玻璃著色技術在這一時期有了新的發(fā)明,出土于底比斯的“睡蓮紋玻璃杯”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時期典型的玻璃工藝制品。古埃及是玻璃工藝的發(fā)祥地,其工藝技術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并且被廣泛應用在宮廷和民間。新王國時期是第一個以玻璃為材質來表達藝術語言的,這也對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羅馬玻璃工藝
羅馬在公元一世紀成為玻璃藝術的中心。古羅馬人發(fā)明了“熱熔馬賽克”的制作方法,該方法是將各色玻璃切成馬賽克似的碎片拼在一起,在窯內(nèi)加熱后熔接而成的。日常用具的制作方法比較常見的是“充氣法”,這種方法完全改變了玻璃工藝的傳統(tǒng)面貌,大大拓寬了玻璃制品的樣式、品種及適用范圍,為更為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制作廉價、實用、多樣化的玻璃器皿提供了條件。古羅馬時期是玻璃藝術設計發(fā)展歷程上的一個里程碑,在工藝技術、造型類型、裝飾手法以及設計風格等方面所進行的大膽嘗試與取得的豐碩成果,這為之后各個時期 的玻璃藝術設計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三、伊斯蘭玻璃工藝
伊斯蘭時期的玻璃制品是對古羅馬和薩珊波斯時期玻璃工藝的繼承和發(fā)展。伊斯蘭人民極其喜歡玻璃器皿,其紋樣中藤蔓花紋和阿拉伯書法是最有名的。這一時期的日用品包括燈具和杯盤等的設計也是十分華麗。伊斯蘭時期精致、豪華的裝飾以及精良的質地成為玻璃制品的代名詞。在燈具設計制作方面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尤其是清真寺專用的油燈,它們的造型設計十分獨特,敞口束腰、大腹小足都是其設計的特點,整體線條變化和節(jié)奏感強。器壁則多采用彩繪和鍍金等手法進行裝飾,其主要裝飾紋樣是文字紋,同時也會采用植物紋輔以裝飾,這種設計會產(chǎn)生的裝飾效果精美且綺麗。伊斯蘭玻璃工藝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材質之間的碰撞、融合。這一時期的玻璃工藝藝術呈現(xiàn)出的特點就是精致豪華并且富于地域性和宗教性。
四、中世紀玻璃工藝
中世紀時期的玻璃藝術發(fā)展伴隨著極其濃烈的宗教色彩,教堂彩色玻璃窗是此時最具代表性的玻璃藝術制品,中世紀的建筑采用大面積窗戶,這樣的構造與設計一方面推動了彩繪玻璃工藝的快速發(fā)展,另一方面,這也為玻璃工藝匠師們提供了施展絕技的空間。這種彩色玻璃窗已成為當時建筑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它的制作過程先是將鉛條編連成多種抽象輪廓,然后再用以紅、紫、藍等顏色為主的小塊彩繪玻璃鑲嵌進去,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法國夏爾特教堂和布爾日教堂的彩繪玻璃窗??傊?,歐洲中世紀的玻璃工藝取得的藝術成就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玻璃工藝與宗教緊密聯(lián)系;(2)在教堂裝飾中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3)用彩繪來進行裝飾玻璃工藝的;(4)彩繪玻璃工藝造型簡單,裝飾簡潔,色彩對比強烈,藝術性極強。
五、文藝復興玻璃工藝
文藝復興時的玻璃工藝是以 “穆拉諾式玻璃器” 著稱于世的,穆拉諾式玻璃藝術器皿在十三至十四世紀的創(chuàng)作是在成型的器皿上進行才彩繪,其主要內(nèi)容是神話、寓言、肖像、宗教等。到十五世紀末和十六世紀初,玻璃器皿呈現(xiàn)出了技術技巧與藝術樣式紛呈的狀態(tài),不僅器壁較薄、色彩豐富、質地細膩,而且還出現(xiàn)了模仿大理石或瑪瑙的玻璃藝術品,這都體現(xiàn)出材質美與工藝美相結合的特點。在這一時期制作技術方面還出現(xiàn)了“刻花法”,這種方法是用筆桿狀的金剛鉆雕刻而成,可以刻畫出復雜的纏枝紋樣,使得這一時期的玻璃工藝具有濃厚的巴洛克藝術特色。
六、巴洛克玻璃工藝
十七世紀,威尼斯玻璃藝術品在歐洲的影響和銷售市場逐漸被德國和英國的玻璃藝術品逐漸取代。德國紐倫堡不僅保持了琺瑯彩繪傳統(tǒng)工藝的藝術成就,而且把旋盤式寶石研磨技術應用在透明玻璃器上還可以浮雕出幾何紋樣、肖像等裝飾圖案。英國著名玻璃藝術家喬治·列維茲克羅托制成了質地較軟,易于雕刻紋飾的特種玻璃,它更適用于光學玻璃和高級酒具。1669年在法國巴黎成立了最大的玻璃工藝中心--王室制鏡所,除此之外佛蘭德斯的安特衛(wèi)普和布魯塞爾,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地區(qū)也都受到威尼斯玻璃工藝的影響,成為當時玻璃藝術中心。
七、新古典玻璃工藝
“玻璃工藝制作優(yōu)良,質地上乘、聲譽極好”,讓捷克成為歐洲十九世紀玻璃藝術發(fā)展的集中地,所產(chǎn)的玻璃制品在各國的宮廷教堂和新興市民階層受到了廣泛的喜愛。材質晶瑩剔透,造型大方挺拔,裝飾典雅是捷克玻璃藝術品的特點,這讓它成為新古典主義玻璃藝術的代表。奧地利維也納的玻璃藝術風格捷克不同,更多表現(xiàn)的是豪華繁麗的宮廷藝術特點,作品大多在口沿等處描金來增加豪華藝術氛圍,其彩繪主題以田園風光及宮廷生活為內(nèi)容。這一時期玻璃器皿的器型上、采用的是同心圓等處理手法,這樣可以取得對稱而和諧的藝術效果。
結語
梳理總結世界玻璃藝術起源和發(fā)展脈絡之后,對世界玻璃藝術中心的幾次重要轉移過程以及玻璃藝術工藝技術演變與發(fā)展進程有更加清晰的認知。首先,最初的世界玻璃藝術中心在古埃及,羅馬在公元一世紀之后成為玻璃中心,威尼斯在十二世紀成為玻璃藝術中心,意大利在十五、十六世紀成為歐洲玻璃藝術中心,同時影響到了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qū)。十七世紀之后,歐洲的玻璃藝術發(fā)展更加迅速??梢?,早期玻璃藝術在各地都有多元化的發(fā)展,而在文藝復興之后,歐洲便成為了世界玻璃藝術中心。
其次,就工藝層面而言,古埃及時期玻璃制作工藝使用的是“沙芯法”,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羅馬人發(fā)明了“充氣法”制作方法,隨后衍生出“熱溶馬賽克玻璃”、“萬花玻璃”、“彩紋玻璃”等不同藝術樣式。十三至十五世紀,藝術式樣更加豐富,德國出現(xiàn)了“森林玻璃”,英國出現(xiàn)了“鉛玻璃”,之后意大利出現(xiàn)了“穆拉諾式玻璃”、“羅馬式玻璃”,威尼斯則興起了“刻花玻璃”,十七世紀,德國興起了“研磨玻璃”和“彩繪玻璃”等藝術形式。之后的玻璃藝術工藝技術便朝著玻璃本身的“材質美與工藝美”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夫也.外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