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春
中國幾千年宗法制度的核心就是世襲,始于夏朝。在此之前,堯舜的禪讓曾傳為美談??梢赃@樣說,夏之前是“天下為公”,夏之后就是“天下為家”。世襲制到周朝遂成定制,歷代沿襲,講究的就是子承父業(yè)、兄終弟及,嫡貴庶賤、男尊女卑。到了唐朝就定了唐律,有一套周密的承繼順序,那是亂來不得的,我把它歸納為若干“子”的排序。
一、元子。元子就是嫡長子,又叫宗子?!霸钡囊馑际堑谝弧㈤_始,如元配夫人。朱元璋的“元”就是第一,璋是美玉,常代指男子。所以,朱元璋的名字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結(jié)果他一點不美,滿臉麻子,還大言不慚地說,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宗”指宗族,宗族的長子就是宗子。宗法制度規(guī)定,嫡長子乃第一繼承人,繼承其父的身份和財產(chǎn)。
二、太子。嫡長子雖是法定繼承人,但仍需在他頭上戴個光環(huán),這就是太子,真正的皇位繼承人。有些電視劇說什么二太子、三太子的,那是瞎扯,太子不是尊稱,是繼承人,只能有一個。故太子又叫儲君,跟北方地窖藏的大白菜一樣,等到老白菜沒了就拿出來。
當然,即便當了太子,也有可能給你取消。漢武帝長子劉據(jù),唐太宗長子李承乾,最后都被削為平民,死的死、關(guān)的關(guān),你是皇帝長子又咋的?所以,嫡長子絕不能與太子劃等號,有時是皇帝的旨意,有時則緣于宮廷的博弈。
三、嫡長孫子。嫡長孫是第二繼承人,這個順序,就不是我們想象的太子的兄弟們,喔,老二、老三排排坐、吃果果,那不行。你是老二,這輩子就沒果子吃啦,敢動手就砍頭。順序是嫡長子的長子,就是嫡孫,孫子輩來領(lǐng)導你,你當叔叔、伯伯的都得聽。
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死得早,卻生了五個兒子,后來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就是朱標的二兒子(長子朱雄英早死),他就是按序繼位的嫡長孫。據(jù)說有一次,朱元璋帶孫兒朱允炆去檢閱這些叔叔的部隊。朱元璋說,今后哪兒造反,就叫你這些叔叔去打。當時朱允炆就問了一句,要是叔叔們造反呢?朱元璋當即覺得腦殼被敲了一悶棒。后來果然是燕叔叔朱棣造反,即朱元璋第四子,發(fā)動“靖難之役”打到南京,奪了侄兒的權(quán)。
四、嫡子。接下來就該輪到嫡子,即那些沒當上太子的同母親兄弟,趙匡義就是趙匡胤的同母的親弟弟。唐玄宗同樣不是長子,他上面有個哥哥,叫李成器。唐玄宗因平亂有功,李成器就主動讓賢,還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好在唐玄宗后來很待見他,得以善終,死后還贈謚號“讓皇帝”,這一般都是皇帝老爹才能享受的待遇,當算是了不得的殊榮,不像李世民對李建成,咔嚓一下就給掛了,最后還封個息王:安息吧,我的老哥!
五、世子。世子就是親王的嫡長子?;实鄣男值芊馔醴Q爵,稱作親王。親王的長子可繼承王位、爵位,這個就叫做世子。世子與太子有些相似,世子是王位、爵位的法定繼承人,而太子則是帝位的法定繼承人。不過,他們之間經(jīng)常轉(zhuǎn)換,親王當了皇帝,他的世子就轉(zhuǎn)正為太子;皇帝被廢晾在一邊,太子就變回世子。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長子,李淵在隋朝封唐公,李建成當時是世子。李淵建立唐朝當了皇帝,李建成就變成太子。只不過李建成沒福氣,在玄武門被弟弟李世民干掉了,否則,他就應(yīng)該是唐什么宗。所以,這世子屬于潛力股,你最好莫惹,否則哪天他當了太子,你就得變孫子。
六、庶子。嫡一支立完,就輪到庶子。庶子又叫支子、介子,民間稱作孽子。介,副也,非嫡長子之妻為介婦,介婦之子便是介子。對于普通百姓而言,你沒明媒正娶就生子,這叫“造孽”,所以叫孽子。“嫡”對“庶”,“宗”對“支”,庶、支皆系家庭旁支,通指妾,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媽、二奶、小三,她生的兒子就是庶子、支子、介子。
古代王朝,兄弟之爭相對較少,而嫡庶之爭則多如牛毛。你想想,后宮里皇后只有一個,妃子卻有一大堆,這些妃子生個兒子來爭皇位,這便是嫡庶之爭。中國歷史上的嫡庶之爭可謂血腥殘酷,難以言述。呂后炮制“人彘”,武則天泡出“骨醉”,都是史上極致。
七、從子。從子又稱猶子,即兄弟姊妹之子,咱們現(xiàn)在叫侄兒。庶子這一輪之后,就輪到其他血緣相近的,從子便是其中之一。猶子之意就是“猶如兒子”,《千字文》里就有“猶子比兒”一說,足見其親。歷史上從子繼位的頗多,前秦有苻健侄兒苻堅繼位的先例,后晉有石敬瑭的侄兒石重貴,后周郭威的侄兒郭榮,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儀,就是光緒帝之侄。
八、嗣子。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后代,即通常說的后嗣。只要前面那些子全完蛋,甭管你是他們的多少代,只要你的血緣最近你就上。西漢末,漢家皇嗣都被王莽殺得差不多了,綠林軍推出的更始帝劉玄,赤眉軍推出的建世帝劉盆子,皆系西漢皇族遠支,說起來血緣最近,其實已稀釋得只剩米湯了。比如劉玄,漢景帝劉啟有六、七個兒子,長沙王劉發(fā)是第六子,劉發(fā)生劉買,劉買生劉熊渠,劉熊渠生劉仁,劉仁生劉敞,劉敞生劉玄,你數(shù)數(shù)是多少代?相當于是漢景帝的六世孫,老長了。歷史上有些朝代往后走不通了,干脆就往前走,找叔叔輩的,唐武宗李炎死后,他的叔叔唐宣宗李忱承繼,不意成就了唐朝最后的輝煌——大中之治。
九、養(yǎng)子、假子、義子。前面我們說了一大堆“子”,盡管他們操起戈來六親不認,但有一點卻不得不承認,這就是血緣關(guān)系,關(guān)起門來都是一家人。但另有些“子”就不同了,比如養(yǎng)子,我養(yǎng)了你,有感情,我死了就由你來當;比如假子,假借之義,前妻、前夫之子,就是我們說的拖油瓶;還有義子,喝酒沖動時整出來的:來,這杯干了,你這個兒子我認定了!歷史上,正是這些似親非親之子的攪和,才使得承繼問題變得復雜多變,以至生出許多事來。
總而言之,子承父業(yè)、兄終弟及,嫡貴庶賤、男尊女卑,是中國宗法制度的精髓,也是古人遵制守規(guī)的法則。然而,這些規(guī)定并非一成不變,在許多時候會生出意外,由此才使得我們的歷史百變生奇、多姿多彩。
自夏朝以后,天下為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世襲制是中國幾千年宗法制度的核心,古人依照子承父業(yè)、兄終弟及,嫡貴庶賤、男尊女卑等規(guī)則來進行帝位的承繼,而這些承繼的規(guī)則其實可歸納為若干“子”的排序。
(: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