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dá)明
納雷亞南·克里施南是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馬杜賴市人,他從小喜歡烹飪,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世界頂級大廚。高中畢業(yè)后,他放棄上大學(xué)的機(jī)會,進(jìn)入一所烹飪學(xué)校學(xué)習(xí)。八年前,克里施南受瑞士一家豪華酒店的邀約去擔(dān)任主廚,年薪21萬美元。
就在克里施南回老家與父母告別的途中,路旁一幅慘景映入他的眼簾:一名拄著雙拐的五十多歲的男子,撿起已長綠毛的食品,不顧一切地吞下肚子。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克里施南,他立即跑向食品店,買來一盤米糕送給那男子。男子接過米糕后,三下兩下吃得一點也不剩,還流下了一行濁淚。也就是男子的默不作聲和淚水,徹底改變了克里施南的人生。他回憶說:“男子的濁淚深深印在我心里。我突然想到,為國外的陌生富人做飯有什么意義?在我的家鄉(xiāng),那么多人可能一整天都吃不上飯!我當(dāng)即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放棄瑞士豐厚的待遇,留下來幫助流落街頭的窮人?!?/p>
父母知道后極力勸他:“憑你的力量又能幫助多少窮人呢?你好不容易實現(xiàn)當(dāng)大廚的夢想,不去瑞士會后悔的?!彼f:“我的能力是有限,但只要大家都伸出同情的手,就起碼能讓窮人不餓肚子?!彪p方因意見相左不歡而散。
短短一個星期,克里施南就結(jié)束了此前的大廚生活,留在家鄉(xiāng)專幫窮人。他拿出全部積蓄,每天為30名無法照料自己的殘障窮人供應(yīng)一日三餐。
每天為一群人做飯并不容易。自開始做飯后,他不僅無精力去掙錢,并花光了積攢的2500美元,而且救助的窮人很快增加到400人,僅伙食費每天就需1.2萬盧比。為緩解捉襟見肘的局面,他將祖父留給他的房子租出去,自己借宿在父母家,全部房租也都貼補(bǔ)進(jìn)去。
這仍遠(yuǎn)遠(yuǎn)不夠。就在一籌莫展時,一家媒體報道了他的事跡,頓時引起轟動,人們紛紛慷慨解囊?guī)推涠蛇^難關(guān)。最讓他難忘的,是一名女保潔員,盡管她工資很低,但每次路過時,她都要捐給他10盧比??死锸┠细屑さ卣f:“靠著許多像那名女保潔員不算寬裕的好心人的資助,基本上解決了資金問題。更欣慰的是,一年后,幾十名志愿者也來和我一起工作,進(jìn)一步堅定了我的信心?!?/p>
父母終于被他感動而回心轉(zhuǎn)意,對他說:“你就放開干吧,你供養(yǎng)無家可歸的窮人,我們來供養(yǎng)你?!庇辛烁改缸龊蠖埽死锸┠系膭蓬^更足了。他每天凌晨4點起床做好飯,開上好心人贈送的那輛印度產(chǎn)“風(fēng)神之子”牌白色轎車,去給躲在街角、橋底下的窮人送飯。對于行動不便或患病的老人,他總是喂他們吃。而且每次送飯時,都要帶上理發(fā)工具,隨時為他們服務(wù)。
時至今日,克里施南已累計為150萬名窮人做了整整8年的飯,花費達(dá)5000萬盧比。他的善行在印度廣為傳頌。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