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銳
時下正是枇杷上市的季節(jié)。它柔軟多汁,酸甜適度,味道鮮美,被譽(yù)為“果中之皇”。
枇杷與琵琶不僅同音,而且曾經(jīng)通用。
枇杷曾被寫作“琵琶”,宋代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寫道:“其葉,形如琵琶,故名?!?/p>
琵琶,也曾被寫作“枇杷”,最早見于漢代劉熙《釋名。釋樂器》:“枇把,本出于胡中,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卻曰‘杷’。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边@句話意思是枇杷是人騎在馬上彈奏的樂器(在古代。敲、擊、彈、奏都被稱為鼓),向前彈稱“枇”,向后挑稱“耙”,人們是根據(jù)它的演奏特點來命名它的。
后來,“琵琶”專用于指樂器,“枇杷”則專用于指水果,人們不可亂用。
我國人民很早就開始種植和食用枇杷。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有“枇耙燃柿”的詞句,可見枇杷在漢初已被供奉皇帝食用。
按色澤,枇杷可以被分為紅肉種和白肉種。其中,紅肉種因果肉橙紅或橙黃被稱為“金丸”,古人的詩句多有提及。如,宋代陸游所寫:“楊梅空有樹團(tuán)團(tuán),卻是枇耙解滿盤。難學(xué)權(quán)門堆火齊,且從公子拾金丸……”白肉種因果肉如玉色,被古人稱為“蠟丸”。如宋代郭正祥的詩句:“顆顆枇杷味尚酸,北人曾作荔枝看。未知何物真堪比。正恐飛書寄蠟丸?!?/p>
枇杷還是藥樹。中醫(yī)認(rèn)為,枇杷有潤肺、止咳、祛痰的功效。人們?nèi)绻X得喉嚨不適,吃點枇杷,有助于消除癥狀。此外,枇杷葉可被晾干制成茶葉。是止嘔的良品。枇杷葉入藥制成的枇杷膏,很受人們歡迎呢。
當(dāng)然,你如果有興致,可以用枇杷熬制枇杷膏,既能沖著喝,叉能直接吃。
9LZ+p51cUP/okZn6ZgBZ6Q==
1.枇杷味道甜,糖尿病患者應(yīng)盡量不吃或少吃。
2.枇杷+海味及富含蛋白質(zhì)食物。枇杷含有果酸,易與海味及富含蛋白質(zhì)食物中的鈣結(jié)合發(fā)生沉淀,引起胃痛及結(jié)石。
3.枇杷+酒精。酒精容易使枇耙中的類胡蘿卜素轉(zhuǎn)變成促氧化物質(zhì),對人體不利。
4.枇杷+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質(zhì)與枇杷中的一些成分結(jié)合會凝聚并沉淀,不利于人體消化,引起惡心、腹脹、腹瀉等。
枇杷博得了文人墨客的交口贊美。
宋代梅堯臣作詩云:“五月枇杷黃似橘,誰思荔枝同此時?”宋代范成大直言:“枇杷昔所嗜,不問甘與酸?!弊掷镄虚g洋溢著贊美之情。明代高啟詠枇杷:“居僧記取南風(fēng)后,留個金丸待我嘗?!痹撛娋涓求w現(xiàn)出詩人的垂誕欲滴。
現(xiàn)代文學(xué)家中也有把枇杷描寫得傳神的。如張愛玲在寫《小艾》時這樣寫它:“老姨太早已剝了一顆,把那枇杷皮剝成一朵倒垂蓮模樣,蒂子朝下,十指尖尖擎著送了過來。”讀著讀著,我們仿佛能感覺到酸酸甜甜的枇杷味。
枇杷還是畫家筆下的題材。
在宋代趙佶的《枇杷山鳥圖》中,枇杷樹上枝葉繁盛,果實累累,一山鳥棲于枝上,畫面生動。清代金農(nóng)有一幅《枇杷圖軸》,筆法古拙,畫上有題字:“橛頭船,昨日到,洞庭枇杷天下少。鵝黃顏色真?zhèn)€好,我與山翁同一飽……”
現(xiàn)代畫家潘天壽筆下的枇杷是方的,一如其人,棱角分明。齊白石曾在一幅畫作《枇杷》上題詩:“果黃欲作黃金換,人笑黃金不是真。”詩情畫意,盎然成趣。徐悲鴻曾為友人在扇面上畫了一幅枇杷圖,并題詩:“朋友定購香檳票,中得頭標(biāo)買枇杷?!彼麑﹁凌说南矏弁瑯榆S然于畫里詩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