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丹丹是班里的語文課代表,語文成績總是數(shù)一數(shù)二,同學們都很佩服她。前幾天,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向她提問,竟當眾說她回答得不好,指出她表述能力不夠強。丹丹聽后很難過,認為老師一定不喜歡她了。她不知道該怎樣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
身為語文課代表,被語文老師當眾批評,丹丹感到很難過,這是可以理解的。其實,老師這么說丹丹,是為了幫助她更快地提高自己,不是因為不喜歡她。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要說還是青少年的丹丹,就是成年人也會有或大或小的缺點。
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后,人們一般有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虛心向別人請教,聽取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另一種是自以為是,驕傲自滿,不肯聽一句不順耳的話。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會導致不同的結(jié)果。
魏徵是唐初著名的政治家,盡心竭力輔佐唐太宗,有時甚至犯顏直諫,阻止或糾正唐太宗錯誤的行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去世后,唐太宗傷心地說:以銅作為鏡子,可以端正衣冠;以歷史作為鏡子,可以觀察朝代的興亡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現(xiàn)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鏡子啊!
相反,不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會把本來能辦好的事給辦壞了。三國時的馬謖,剛愎自用,不聽諸葛亮囑咐,不聽王平勸告,結(jié)果導致街亭失守,給自己、給國家?guī)砭薮髶p失。
可見,一個人有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缺點,又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
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慢慢進行社會交往、社會實踐,不斷改正缺點、掌握知識和本領,才能不斷前進,使自己漸漸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批評和自我批評有重要的作用。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缺點、改正缺點,往往與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有關(guān),也離不開自我批評。在我們有缺點或錯誤時,家長、老師、朋友及時指出,我們才能認識它,進行自我批評,然后改正它,逐漸進步。因此,接受批評能幫助我們健康地成長,對于生理、心理都尚未發(fā)育好的青少年尤其重要。
遺憾的是,在這方面,一些同學做得不夠好。他們愛聽表揚,不愛聽批評。尤其是自尊心極強的同學,如果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一定會很高興;如果被老師批評,往往會覺得很難堪。于是,被老師批評后,他們有的認為老師有意讓他出丑,不接受批評,甚至頂撞老師;有的誤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而鬧情緒;有的從此不敢舉手,不敢說話。這樣不但影響了他們學習,而且影響了他們心理發(fā)展。這些同學都沒能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沒能及時進行自我批評。
老師指出學生的問題,是真正關(guān)心學生,愿意幫助學生。話可能不好聽,但“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們就像一棵棵小樹,老師指出我們的不足,就像修剪小樹上沒長好的枝條,當時我們可能覺得疼,但只有這樣,小樹才能長得更直、更壯。
其實,我們在學生生涯中,都會被老師批評,而且不是一回兩回。當被老師批評時,我們應該理解老師是想教育我們、幫助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要想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幫助;還應該認真思考老師的話,仔細反思自己的行為,真正認識缺點并改正它。
丹丹可能還有別的顧慮,怕自己課代表的威信因為被老師當眾批評而受影響。其實,同學們佩服丹丹,是因為她的語文成績好,并不是因為她沒有一點缺點。相反,同學們看不起的,是那些有了缺點不能正視、不敢承認的人。有了缺點沒關(guān)系,丹丹只要正確地對待它,虛心聽取意見,不斷提高自己,同學們會更佩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