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靜怡 韓露 張澤惠
摘 要:《西游記》以其特殊的情節(jié),神奇的人物,獨特的風格,長期以來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小說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經(jīng)為線索,以取經(jīng)人物的活動為中心,逐步展開情節(jié),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在取經(jīng)集團中最不為人們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但沙僧身上具有的善良和聰慧是不易為人所知的,這需要我們細細品讀。同時,沙僧這一角色也是作者吳承恩的化身,他的特征是吳承恩的人生智慧的體現(xiàn)與包含。
關鍵詞:《西游記》;老實善良;大智慧;吳承恩
《西游記》是明代的小說家吳承恩所編寫的,被視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取材于《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而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jīng)記》)是西游記的故事見于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開辟了中國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先河。自《西游記》問世以來不斷被譯為英、法、德等外文,被《英國大百科全書》稱作是“中國一部珍貴的神奇小說”。
《西游記》主要講述了來自東土大唐的和尚玄奘受到觀音大士的點化到西天求取真經(jīng),在路上收復了大弟子孫悟空,二弟子豬悟能,三弟子沙悟凈及龍王之子化為的坐騎白龍馬。從此踏上了一條布滿艱難險阻,充斥魑魅魍魎的道路。在三個徒弟的保護下,一路降妖除魔,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后五圣成真的故事。
在整個小說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他的火眼金睛讓我們佩服不已,有情有義令人感動。相反的,挑擔牽馬、悶不做聲的沙悟凈,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沙僧就沒有那么有存在感了。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凈,在書中也稱黃婆,土母、刀圭,五行屬土,俗稱沙和尚、沙僧。原為天宮玉皇大帝的卷簾大將,因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盞,觸犯天條,被貶出天界,在人間流沙河興風作浪,危害一方,專吃過路人。后經(jīng)觀音點化,賜法號悟凈,一心歸佛,同豬八戒、孫悟空一同保護唐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經(jīng)。其實在小說《西游記》中,對沙僧的描寫是很少的,閱讀過程中,你很難發(fā)現(xiàn)某一片段或語句很直接的表明了這個人物性格等特征。只有你讀完小說,慢慢回想或當你某一天突然靈光一閃時,你才恍然大悟,原來沙僧是這樣的一個人啊。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他的有能力。在沙僧被唐僧收復跟隨左右后,沙僧好似從來不展示他的武力。但是他的法術是很高強的。在小說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zhàn)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凈中寫到:......那怪道:“飽時困臥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餉。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復復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詐醬!“八戒聞言大怒,罵道:“你這潑物,全沒些兒眼色 !我老豬還掐出水沫兒來哩,你怎敢說我粗糙,要剁炸醬!看起來,你把我認做個老走硝哩。休得無禮!吃你祖宗這一鈀!”那怪見鈀來,使一個鳳點頭躲過。所以,從這段描寫中就可以看出沙僧的能力還是很強的,都可以和八戒打成平手但是有悟空珠玉在前,我們意識不到罷了。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沙僧的大智慧。這就要從沙僧的出身說起了。沙僧本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卷簾大將,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后,玉帝立刻勃然大怒,命人將其“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多虧了赤腳大仙求情,玉帝才網(wǎng)開一面,命人打了他八百下,貶下凡去,模樣變丑、每七日便受上百次飛劍穿胸之痛。所以他在取經(jīng)路上,低調得甘愿被忽略,老實得近乎窩囊,因為他的特殊經(jīng)歷教給他,只有安分守己才能少出錯。而在紅孩兒一戰(zhàn),豬八戒提出散伙各回各家時,沙僧立馬說道“我等因為前生有罪,敢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號,皈依佛果,清源保護唐僧上西天拜佛求精,將功折罪。”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護送唐僧取經(jīng)的途中,沙僧渴望通過彌補過錯來抵掉他的過失,從而修成正果。
最后我們再來說說沙僧的能說會道高情商。有一回孫悟空被唐僧誤解趕出師門之后,繼續(xù)西去的取經(jīng)一行遇到了困難,這時沙僧到了花果山后說對孫悟空說:“上告師兄,前者實是師父性暴,錯怪了師兄,把師兄咒了幾遍,避趕回家,一則弟等未曾勸解,二來又為師父饑渴去尋水化齋。不意師兄好意復來,又怪師父執(zhí)法不留,遂把師父打倒,昏暈在地,將行李搶去。后救轉師父,特來拜兄。若不恨師父,還念昔日解脫之恩,同小弟將行李回見師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桑榆晚景,亦誠兩全其美也?!彪m然最后孫悟空拒絕了沙僧,但至少這在我們看來在經(jīng)過唐僧的冷言冷語之后聽到這樣的一段話孫悟空是十分舒服的。
所以沙僧并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么木訥愚鈍。而且,沙僧的的這種人物設定也非常符合小說要求。在故事中尤其是小說中,經(jīng)??吹降娜宋锝M合是是二人組,三人組。二人組中彼此的關系比較單調,三人組中三個人之間彼此制衡,勢必會要求三個人的側重差不多。而四人組是最穩(wěn)定也是最安全的,這是一個既能保證有主次之分,又能有完整故事性的一種組合?!段饔斡洝分姓撬娜私M,戲份的分布也是非常明顯的,孫悟空最多,唐僧和豬八戒次之,沙僧最后,這就是四人組最明顯的好處之一:有主次。孫悟空是一個強勢全能的主角,唐僧是一個溫柔迂腐的偏于陰柔的角色,豬八戒是個好吃懶做的喜劇角色,這三個人,其實已經(jīng)把主要的性格給覆蓋完了,沙僧則是個耿直的捧哏角色。四人組的優(yōu)勢除了主次分明外,就是每次遭遇外部問題,可以有更多的內(nèi)部小沖突。孫悟空與唐僧,前者神通廣大飛揚跳脫,后者溫柔迂腐磨磨唧唧,其實是絕大的強弱對比,但因為唐僧是師父有緊箍咒,所以這一對戲份不斷。豬八戒常被孫悟空捉弄,又偶爾得唐僧庇護,他和孫悟空關系時好時壞,是出笑料和情節(jié)的地方。相比起前三個人,沙僧更像是這個四人組的補全版,他是最安全那個,平時不吭聲,需要用他時——比如和豬八戒湊對白,比如組團維護孫悟空時——才作用重大??梢栽O想,沒有沙僧了,豬八戒巡山、孫悟空變化去捉弄他,也不可能。實際上,沙僧是個萬金油;恰好是因為沙僧的存在,讓孫悟空和豬八戒有余裕,出許多單獨的對戲笑料。雖然沙僧負責的角色少,確是隨時候補型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西游記》,越來越的人發(fā)現(xiàn)沙僧背后的意義。作者吳承恩當時是明代的一個小官——縣丞。但是他受父親影響,自幼熟讀四書五經(jīng),學識淵博。但是明代政治腐敗,官場黑暗,他抱著對體制的失望,對當局的不滿之下,以文人僅存的一點余溫,寫下這充滿對整個社會體制的不滿對當局的諷刺的大作。所以,《西游記》又是一部諷刺小說巨作。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像沙僧一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忘初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方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吳承恩.《西游記》.明代
[2]鐘嬰.《說沙僧》,《杭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一版.
[3]劉士昀.《論<西游記>中的沙僧形象》,《思想戰(zhàn)線》,1984年第五期.
[4]張錦池.《論沙和尚形象的演化》,《文學遺產(chǎn)》196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