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華
摘 ?要:走進我們的初中地理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模式基本是灌輸——接受,學生學習方式基本是聽講——背誦——練習——再現(xiàn)教師傳授的知識。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讀圖分析
如何真正使學生從單純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椤敖邮軐W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的有機結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我們的地理課堂上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課堂教學行為的創(chuàng)新是教學改革的必然途徑。
一、地理課堂教學中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利用教材的研究。教師要根據地理教材的特點,進行科學的分析,采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做到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的有機結合,進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研究。在課題實驗中重點研究如何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內容交給學生,強調由單一學習轉向多樣學習,由片面學習轉向全面學習,由狹義學習轉向廣義學習,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在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變革過程中教師角色、作用的研究。學習方式的改變,首先應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
從初中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認為地理課的教學目標達成需要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入情境提出問題、整理歸納形成網絡、運用地圖解讀生活常識問題、解決疑難課堂總結。我們對學生學的行為和教師教的行為進行了設計與論證。進入情境提出問題,運用地圖解讀問題。綜合運用所看到的各類地圖解讀地理知識,既加強識圖能力,又拓展提高視野,教會學生解決生活中地理問題的方法。解決疑難課堂總結,查漏補缺回顧本課重難點,引導學生養(yǎng)成質疑的習慣和探索的欲望。
四、對課堂中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與學方式、有效的練習、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有了新的認識。
1.地理課堂教學情境是地理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chuàng)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是地理教師的一項常規(guī)教學工作,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則是地理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中選取素材,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認知的需要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動機。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促進學生智力活動的展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鍵是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不能拘束于知識內容,主要應面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根本目的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他們學得更透徹。
2.學習方式的改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將“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有效引入課堂,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三板”教學手段,“三板”教學以手段簡單方便、線條明了簡捷、教師邊講邊畫、成圖過程明朗、反映內容集中、教學示意性強而著稱。正因為如此,“三板”教學以其獨特的性質,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現(xiàn)代媒體所無法替代的。
3.讀圖分析訓練是提高地理學習能力的關鍵。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訓練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這是十分重要的任務。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對讀圖、用圖甚感困惑,缺少讀圖意識,沒有用圖習慣。這需要地理教師從初一年級的第一堂課開始刻意重視對學生讀圖、用圖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讀圖是地理學習的一大特色。沒有圖,就沒有地理學。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等等,有機構成了一個“圖像系統(tǒng)”。地理與其他學科不同,除了文字系統(tǒng)以外,尤其要 重視“圖像系統(tǒng)”的學習。這是因為這些圖像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yōu)點。借助讀圖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 的空間分布,進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因此,讀圖能力的高低成為學生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用圖的前提是會讀圖,而初中學生不愿讀圖的一個原因就是不會讀圖,因此應該把掌握基本的讀圖方法,做為培養(yǎng)用圖能力的第一步。教學生讀圖最簡便快捷的方法就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4.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地理課堂更有活力。在地理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于理解與掌握的內容。特別是自然地理部分,許多自然地理規(guī)律和現(xiàn)象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環(huán)境,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造成理解片面,容易遺忘。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很難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為動態(tài)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能動作用,使教與學成為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fā)展。
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獲得提升,課堂教學面貌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已基本改變了教師單一的傳授知識的狀況。實驗進行到現(xiàn)在,我們能夠關注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夠認真預設自己的課堂教學,關注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有效借助信息技術,精心設計練習,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基層教育一線地理教師更要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挖掘出更多的課堂教學實施策略,讓學生獲得發(fā)展,讓教師獲得發(fā)展,讓我們的地理教育園地碩果滿園。
參考文獻:
[1]張曉宇. 基于有效性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2]王夢涵. 基于具身認知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