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飛
前言
《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K.622作為莫扎特(1756-1791)最后一首協(xié)奏曲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之一。莫扎特作為奧地利著名作曲家,也是18世紀維也納古典音樂的重要杰出代表。極高音樂天賦的莫扎特譜寫出極高高度藝術水準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作為世界協(xié)奏曲中的瑰寶。這首協(xié)奏曲巧妙地展現了單簧管高、中、低的音區(qū)的迥異,將樂器音色的特點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筆者對《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的研究,有助于人們了解單簧管的藝術以及領略其獨特魅力。
一、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概述
(一)作品簡介
《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K.622作為莫扎特最后一首協(xié)奏曲作品,也是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單簧管協(xié)奏曲之一。這部作品誕生于1791年10月,是為當時著名的維也納宮廷管弦樂隊的單簧管制作者譜寫的。很少有作家為協(xié)奏曲譜寫協(xié)奏曲,而莫扎特只寫了這首協(xié)奏曲,即大型單簧管協(xié)奏曲。由于這個協(xié)奏曲,它給世界帶來了珍貴的音樂財富。
作為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最早的版本在莫扎特去世后十年改為單簧管的音域范圍。在這最后的十年中,是莫扎特使單簧管這門樂器在古典主義時期發(fā)大,發(fā)亮,也使單簧管像被添加催化劑一樣得到深深地發(fā)展。
(二)創(chuàng)作背景
莫扎特(1756-1791)是奧地利著名作曲家,也是18世紀維也納古典音樂的重要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薩爾茨堡一個宮廷音樂家庭。他年輕的時候,他表現出非常高的音樂天賦。莫扎特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音樂家以及作曲家,莫扎特身處音樂世家,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是天主教堂樂團出色的小提手,它也是一個專業(yè)的小提琴手。母親安莉娜瑪麗莫扎特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除了拉小提琴之外,還演奏大提琴。所以說莫扎特從小就耳濡目染,在父母的影響下,過早地接受了音樂帶來的藝術熏陶。當莫扎特四歲的時候,他開始跟隨他的父親學習鋼琴并學會譜寫音樂。
莫扎特的作品充滿了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表達了他的光明,樂觀的情緒。他大量地使用各種音樂形式,成功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的音樂與歐洲傳統(tǒng)音樂聯系起來。為他們提供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開辟了西方音樂發(fā)展的新路。
二、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的風格表現
(一)歡快動人的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快板,A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
歡快動人第一樂章以和弦經行的一個溫柔抒情作為樂曲的開始。這首協(xié)奏曲是以溫柔舒緩的前奏開始,給人舒服,像坐在云上的感覺,微風輕浮過你的臉頰。奏單簧管的部分直接突出樂曲的主題。
柔和輕柔的音樂給聽眾似媽媽般的撫摸,親密的室內音樂質感是由于小提琴的伴奏才獲得的,中提琴參與的伴奏,低音琴弦終于允許參加,而只是添加了一些支撐托架。第二個主題部分為E大調,單簧管與與小提琴和管樂緊密扣合,使單簧管的獨奏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不斷向上向下爬行的音階和琶音在聲明中的主旋律占據了主要的位置,隨后的插入部表示第一個字符串主題旋律完全結束。在之后的部分中單簧管在陰郁華麗小調中表現出了對比,早之后的發(fā)展部中樂曲又不斷持續(xù)地展開。這些沉郁的樂符,在明亮的時刻,在靈活悅耳的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中不斷徘徊和回旋像是小時母親的愛持續(xù)又溫暖。隨后部分,音樂很快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二)夢幻浪漫的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柔板,D大調,3/4拍子,三部曲式
浪漫幻想的第二樂章,純粹的單簧管音樂的進入,沒有管弦的加入,只是純粹的單簧管肢體的進入,旋律的純粹性和簡單性,那一刻好只有單簧管的聲音,偌大我舞臺上只有它,好像是舞臺劇中的王子,在黑暗之中渾身搖曳著絲點星光的王子,一個迷人的王子,一個讓人目光舍不得移開的王子。但從來沒有用過這么莫名其妙的獨奏。達到極致,越是裝飾、延伸,如萌芽,越能感受到單簧管的自然旋律。《走出非洲》這部作為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其優(yōu)雅而又迷人的配樂就是出自單簧管就是出自單簧管美妙的聲音。
(三)幽默熱烈的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回旋曲,快板,A大調,6/8拍子,回旋曲式
雖然情感的節(jié)奏,迂回曲折的回旋運動,第一個運動的基本主題,單簧管的輕奏,單簧管的演奏直奔主題,裝飾的琶音音階和三連直到低聲部分單簧管音樂音響效果要比第一次高。。單簧管的第二個主題,在樂曲的最后有獨奏單簧管,只有管弦樂隊才能演奏,才能將此曲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三、《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的演奏處理
(一)演奏中氣息和吐音的處理
此曲為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為中央音樂考級曲八級曲目,吐音和連線是此曲的兩項重要的構成,其中吐音在此曲中是重中之重。在這首曲目為演奏者展示了四種不同感覺的吐音,而且每種吐音的感覺都不同,每種吐音都代表著作曲家的情感和感覺。重吐音的是要講究整體性連貫性和統(tǒng)一性,所以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熟讀曲子,且對曲子的整體要有一個大致的輪廓,要看清曲子吐音的位置以保證吐音可以前后鏈接和銜接順暢,而且還要保證口腔的整體健康衛(wèi)生。
再如A大調的第三樂章,除去單簧管本身的音質和音色外,更吸引人的是那一串串有力干凈的吐音,以及兒童一般的快樂活潑心情。使人聽過樂曲之后感覺到樂曲純凈之后給人的感觸和力量,尤其是在深夜之中,給人無限的遐想和感觸。隨音樂的波動和跳動,使人在沉靜中感受音樂帶來的爆發(fā)和柔爽。
在第三樂章連續(xù)重音的四分音符實為此曲的妙處可在,但是演奏這些音符相當困難。在第三樂章處,音樂的處理趨近復雜和多變,需要對此曲的氣息和能力要有很多把控,要注意此曲的彈跳性和注意樂曲的強弱變化,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和力量,注意樂曲的流動性注意樂曲的上下流動加上樂曲的個性分明的原則,所以說這個是我們在音樂道路上需要不斷學習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來達到我們的終極目的。
(二)演奏中情感和意境的處理
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在意境上的把握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除了要把握它的意境,要掌握樂曲人的背景,創(chuàng)作者的時間以及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習性,掌握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了解作者才能更好的了解他表達的作品。他的作品,就相當于他的孩子,了解他的孩子的同時才能更好的了解他。了解孩子的習性、品性和性格。
這是莫扎特與他好朋友相輔相成、相互融洽、相互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物。此曲時而神秘幽靜、錯綜復雜的低音區(qū),時而悠揚、連貫順暢的中音區(qū)、時而高昂華麗的高音區(qū),三種音區(qū)錯綜復雜,相互交錯,構成了非常優(yōu)美的莫扎特A大調協(xié)奏曲,整個曲子就是這樣娓娓道來。所以,整個曲子氣息需要嚴格的把控,但是還要保持氣息的流暢和穩(wěn)定性。這樣展現出莫扎特劃破古典主義時期固有的刻板印象和了早期古典主義交響曲的溫文爾雅和儒雅的風度,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創(chuàng)造了莫扎特式的“莫式浪漫”和“莫式表達能力”,體現了莫扎特對自然的不順從不屈服和和對大自然的頑強抵抗精神也和世界不撓的頑強拼搏精神,同世界共同抵抗的力量。而特別在第三樂章中集中的表現出來,表現出人們對世界同抵抗蠻強同拼搏,順達的精神。
結 語
筆者對單簧管有著極大的興趣,并研究、分析了大量的音樂文獻。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A大調單簧管協(xié)奏曲》是單簧管藝術領域的里程碑,A大調協(xié)奏曲作為單簧著名的樂曲之一,也是是單簧管領域考級曲目中的重中之重。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不僅是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單簧管帶來的無限的魅力,同時也讓人們解了了單簧管的音色和它的技巧,為喜歡單簧管、熱愛單簧管的人提供了學習之便。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