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虹
【摘? 要】中年級習作要求“寫清楚”,所謂“清楚”就是將內容有順序地表達。然而,現(xiàn)實習作中,學生仍存在許多困難,順序混亂、表達不清的比比皆是。如何走出困境呢?經過多年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認為用列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相關材料,搭建好習作的支架,再引導學生轉化成文學語言,最后讓學生把內容有序串起來,是個不錯的辦法。
【關鍵詞】中年級習作;列表梳理;轉化語言;有序表達
統(tǒng)編版教材考慮到中年級學生習作中“寫清楚”有困難,在編排習作時大量采用了范例和圖表的形式,形象地展現(xiàn)習作的內容和要求。在教學中教師們更多的只是讓學生簡單說一說,就開始習作了,并沒有真正引導學生分步走,一步一步扎扎實實訓練。結果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下面以三年級下冊三次習作為例,具體談談“三步走”的方法。
一、列表梳理,搭建支架
三年級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上網查詢、閱讀書本等方式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收集資料的方法。但收集到的資料往往是零散的、凌亂的,無法組織語言成習作,所以第一步就要讓這些資料按一定的序列排隊,表格梳理無疑是最好的辦法。通過表格梳理,將原先雜亂無序的材料變成一個有邏輯性的系統(tǒng),為習作搭建好支架,為學生的有序表達建立基礎。下面將三次習作進行梳理:
習作一《我的植物朋友》,在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植物習性后,以“觀察桃花”為例,可以梳理成一張記錄卡:
習作四《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以“制作簡易指南針”為例,引導學生借助圖表做實驗記錄:
二、轉化語言,口頭練說
有了上面幾個表格,學生習作就有了支架,接下來就是如何將表格中的信息轉化為文學語言。這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現(xiàn)實中教師都不太關注的環(huán)節(jié),恰恰卻是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因為表格中的語言是信息語言,一般是簡要的知識,科學、準確、嚴謹,但缺乏生動形象。要將這些語言變成文學語言,就需要轉化。轉化的要領是整合信息,將零散的信息加工、處理,使之情境化、生動化。
例如,寫《桃花》,我們就得加個開頭“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最喜歡的桃花也盛開了?!苯又{整一下順序,先寫花的顏色“桃花品種多,顏色也多,有粉紅的、大紅的、紫紅的、純白的”。說完顏色,再說花的樣子和味道“一樹樹桃花有的早開,有的遲開。已經綻放的花朵,一個花瓣兒挨著一個花瓣兒,圍成圓形,像一個個小巧玲瓏的酒杯,多可愛呀!還沒綻開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鼓脹脹的。深吸一口氣,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弊詈笤僬{整順序,有花就應該看到蜜蜂,蜜蜂就會想到豐收,“一群群蜜蜂在花叢中忙著采蜜,它們辛辛苦苦地工作著,是為了傳播花粉,長出大桃子呢!等到夏秋之際,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桃子啦!”
信息語言轉化為文學語言,教師要這樣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加上想象聯(lián)想,用上一些修辭方法,補上自己的感受,一句句慢慢引導學生口頭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表達,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加以引導、點撥、提示,讓干巴巴的信息變成生動、豐富的語言。中年級習作指導,這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
三、有序表達,形成習作
有了豐富的語言,現(xiàn)在就剩最后一步,將這些語言有序連貫地表達出來,形成一篇完整的習作。寫作的順序,因表達的不同需要,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形成一定的邏輯順序。
例如,《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的習作,因為是實驗過程,那就得按照先后順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寫下來,使人一目了然。當然,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也可以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別展開敘述,條理也很清楚。但光是這樣寫還不夠生動,還可以寫出自己在實驗過程中有趣的發(fā)現(xiàn)和心情,比如操作失誤帶來的麻煩,比如看到實驗結果的心情。
學生經過列表格、口頭練、書面寫這三個步驟,原先那些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的同學,漸漸找到了寫作的樂趣和方法,從中慢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解放出來,不用絮絮叨叨地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將材料變成表格,小組同學可以合用一個表格練習說話,他們之間會相互提醒、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在書寫之后,小組還可以進行相互評議、相互修改、補充完善,最終達到整體提高。
三年級是習作的起始年級,是培養(yǎng)樂于表達的關鍵階段,教學得法就能消除學生畏難情緒。“三步走”,第一步解決習作內容問題,第二步解決語言轉化問題,第三步解決有序表達問題,前兩步都在為最后一步搭好支架、做好鋪墊,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
參考文獻:
[1]許璐.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響樂),2019(4).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