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課改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谶@樣的目標,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兑魳氛n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權威架子和學生做朋友,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享受音樂美。
關鍵詞:高中音樂;師生合作;新課程
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但沒有規(guī)定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標。規(guī)定了學習領域,但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教學內容。要達到課程目標的途徑是多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面臨如何選擇的問題。但不管有多少選擇,學生的需要不可忽視,教學時除了書本知識外,還有另一類日常生活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世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理論依據(jù)。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質和音樂基礎知識,這個年齡段是他們理性思維發(fā)展的最佳時期。但是課業(yè)的繁忙、單調的學習生活極易導致他們思維的局限及想象力的貧乏。因此,高中音樂教師一定要設置好高中音樂的教學宗旨,重視教學策略的改進,使他們在課堂有限的音樂天地里,充分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
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簡單的“教書匠”轉變?yōu)閷嵺`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實踐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shù)膶W習活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所學東西的實際意義;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善于捕捉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發(fā)展的潛能和指向。
二、師生合作學習方法嘗試。
1、共同參與學習。
師生合作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建立起師生之間平等、合作的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有了這個氛圍,學生就有了大膽探索求職的欲望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也許我們都已站在講臺上教了好幾年乃至幾十年,我們已習慣于“威懾天下”,習慣于以智者的身份去“喂養(yǎng)”我們的學生。但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見解。課堂上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認可,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深入到學生中去,讓學生接近老師。
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和學生一起討論一些問題、節(jié)奏練習等活動,此時的學生都感到,老師能和他們一起參與活動,覺得很親切很開心。其實老師的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句表揚的對話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好的獎勵。而我又在表揚的話語中作了改革,比如我設計的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時,對回答對的學生就表揚他或過去拍拍他的肩膀說:“不錯,你真棒,大家為他鼓掌一下。”簡單的舉動,使學生的興趣大為提高。在以后的師生交流中,老師不像以前那樣嚴肅,學生也不那么拘謹,課堂上的師生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融洽了。
音樂是富于想象的藝術,一首樂曲帶給人的想象不會是單一的,而是豐富多彩的。所以聽賞音樂時,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敞開心扉,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用心獨立地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想象。
教師和學生坐在一起聆聽音樂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這不僅有益于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傾聽與了解,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教師的角色,調整了師生關系,和諧了教學氣氛。
2、互動式學習。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應面向全體學生,使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還注意他們的個性發(fā)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并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讓每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生動靈活的教學形式,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課堂上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個體投入認識與實踐活動的過程和基本形式。要讓每一位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是一種勞動,學習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應該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主體參與的愉快,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例如:我在教唱二聲部合唱練聲曲時,在以前我會把兩個聲部分別范唱給學生聽,學生就很呆板地聽著卻不會唱,而現(xiàn)在我改為這樣對他們說:同學們都唱得不錯,接下來老師唱第二聲部,不過還需要和老師一起合作唱第一聲部,哪些學生愿意跟老師合作。話音剛落,學生們來了興致,爭先恐后地要求參與合作表演。兩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但不同的方法,帶來了不同的效果,同時,這種合作也彌補了教師在范唱時有一些不能顧及的表演,師生間的合作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通過這些嘗試,覺得效果不錯,課堂上學生大膽提問,善于表現(xiàn),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應是學生,而不是“物化”的知識。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為學生營造廣闊無邊、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讓他們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進而使他們走近音樂、喜愛音樂、享受音樂。
參考文獻:
[1]昝新平. 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合作學習[J]. 天津教育(5):55.
[2]羅海舷. 合作教學理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 時代教育(20):110-110.
作者簡介:高源芬,1969年09月,女,山東高密,高密市第五中學,中學一級教師,高中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