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放眼整個世界史,在修建運河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中國。
楚漢相爭,劉邦和項羽約定“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其中的“鴻溝”,就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大運河。
戰(zhàn)國時代,魏國率先變法,國力強盛。魏惠王在黃淮平原上修建了新的都城,大梁。把魏國首都從安邑遷到了這里,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地區(qū)。大梁平原水系豐富、河流眾多,非常適合發(fā)展水運交通。魏惠王以都城為中心,建設了溝通南北的水利系統(tǒng)。其中,從大梁到穎水這一段南北向的運河,就被稱為鴻溝。
除了灌溉和交通,還有些運河直接用于戰(zhàn)爭。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大戰(zhàn)丁河北官渡。贏得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為了統(tǒng)一中國北方,決定出兵烏桓,徹底消滅袁紹殘余勢力。
正史記載,為掃除烏桓,曹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特別是在建安九年,下令開鑿人工河。
這項人工河工程相當龐大。第一期工程,從黃河引流,建成了一個小型水庫,再將河水引入河南??h的白溝。白溝本來是一條小河,引入黃河水后流量大增,從此成為河北平原的一條主要水運通道。兩年后,曹操又開鑿了平虜渠和泉州渠,一直連通到天津、渤海,以及周邊地區(qū)。這些運河專門用來運輸軍糧,直達征討烏桓的前線。
曹操在三年之內,總共修建了四道運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水運系統(tǒng),縱貫整個河北平原。不但成功擊敗烏桓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還成就了中國運河史上一大壯舉。
當然,中國運河真正的巔峰還是隋唐時期修建貫通的京杭大運河,這也是本書著墨最多的地方。京杭大運河北起涿郡,南抵杭州,真正做到了貫通南北??上拼泻笃谲婇y混戰(zhàn),運河淤泥沉積、無人管理,有些航段逐漸堵塞、廢棄了。直到北宋王朝建立,河道才得以重新疏通。
北宋建都開封,史稱汴京。經過上百年的經營,北宋以東京開封府為中心,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水運交通網?!端问贰酚涊d,汴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四條運河,其中以汴水最為重要,說它“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并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汴河通達江河湖海,上面運載的東西應有盡有,幾乎是半個帝國的財富。運河支持著北宋都城的繁華,但同時,每年維護運河運轉,也需要花掉一大筆費用,給朝廷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到了元明清時期,大運河又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明清人口急速增長,清代乾隆時超過了4億人口,作為都城,北京的人口白然是水漲船高。大運河上,前往北京運糧的船隊絡繹不絕。即使這樣,還是無法完全滿足北京的需求,清政府開始研究從南到北的海運線路。海運的優(yōu)勢是船大,運貨多,成本不到河運的三分之二。但海上風浪大,翻船的風險大大增加;運河倒是安全,但運輸量小。清朝漕運衙門只能海運、河運搭配使用。到清朝晚期,一波又一波的動亂襲來,有些運河河段疏于管理,漸漸淤積,不能通航了。
另一方面,蒸汽輪船開始在中國海域航行,輪船比帆船更安全,而且能裝的貨更多,成本降了不少。兩方面影響下,運河漕運漸漸喪失了優(yōu)勢,走向沒落。1872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創(chuàng)辦輪船招商局,采購西洋進口的輪船進行運輸業(yè)務。1900年,光緒皇帝下旨廢棄了內河漕運。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退出歷史舞臺了嗎?當然沒有,大運河江蘇段每年仍在運輸大量的建材和煤炭,是當?shù)亟洕豢苫蛉钡囊画h(huán);天津發(fā)展了充滿魅力的運河旅游;大運河沿線各地,建有不少風景秀麗的公園,也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新中國浩瀚的南水北調工程,有一部分輸水河道與京杭大運河重合,古老的運河在新時代同樣生機勃勃。我們老說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的民族,靠什么來展現(xiàn)呢?語言、文字,乃至這背后的精神、文化,當然是不可或缺的答案,從北到南,從東到西,我們都能說同一種語言,都能看懂同一種文字。但是,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是更直接、更有沖擊力的答案!看,中華先民修了一條實實在在的河,綿延萬里,貫通南北,這強有力的象征,無可否認。
書名:《舟楫往來通南北:中國大運河》作者:鄒逸麟,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好書項目組推薦。(選自仁仁閱閱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