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蓉梅
潰瘍病或者消化性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常發(fā)生于食管,胃或者是十二指腸。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潰瘍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因此消化性的潰瘍一般就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潰瘍,胃潰瘍的主要特點是易發(fā)作,多發(fā)性以及慢發(fā)行,發(fā)病人群多為中老年人。由于該病發(fā)病比較慢,早期癥狀不明顯,患者容易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容易輕視該病后期的嚴重性,因此讓廣大的患者了解胃潰瘍的早期癥狀對于患者盡早接受治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讓廣大患者對胃潰瘍形成正確的認識,醫(yī)務工作者有必要對胃潰瘍的早期癥狀進行科普。
胃潰瘍是我國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胃潰瘍作為消化性潰瘍中的常見類型,在地理分布上大致有由北方向南方升高的趨勢,且該病多發(fā)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除此之外,該病男性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女性,這與男性的吸煙,生活及飲食不規(guī)律,工作壓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很大的關系。近幾年來,胃潰瘍的發(fā)病率雖然開始呈下降趨勢,但是仍然屬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1 胃潰瘍是什么?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胃潰瘍主要是指發(fā)生在胃角、胃竇、賁門以及裂孔疝等部位的一種潰瘍,屬于一種消化性潰瘍。這里的消化性潰瘍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一般發(fā)生在患者的食管、胃部或者是十二指腸,有時也可能發(fā)生在胃-空腸吻合口附近或者是含有胃黏膜的Meckel的憩室內,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在臨床上最為常見,因此一般意義下的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在以往的認識中,我們所認為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黏膜自身消化而形成的,但是實際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可以形成消化性潰瘍。
由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在病因和臨床癥狀上與很多的相似之處,因此有時很難區(qū)分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者是胃、十二指腸潰瘍。但是如果能夠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么就可以直接將其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2 胃潰瘍的特點和早期癥狀是什么?
胃潰瘍的早期癥狀有很多,患者對早期癥狀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更好的進行治療。首先,胃潰瘍的特點主要是易發(fā)作和多發(fā)性,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慢性病,該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但如果經過嚴格治療的話,該病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的話,就會導致癌變的發(fā)生。所以,患者應該警惕胃潰瘍癌變的發(fā)生。
其次,胃潰瘍發(fā)生的早期癥狀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1)噯酸和燒心。噯酸在胃潰瘍的早期癥狀中是屬于比較常見的,特別是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多有噯酸的癥狀。燒心實際上是指患者的胃有灼熱感,患者通常會在心窩部或者劍突部感覺到疼痛。(2)腹部,背部壓痛點。胃潰瘍患者的壓痛點通常位于前正中線臍上方偏左或者是位于背部10-12胸椎旁處壓痛點。(3)上腹部疼痛。胃潰瘍患者發(fā)生上腹部疼痛的時間主要在餐后發(fā)生,1-2個小時后會逐漸緩解,但是至下餐進食后又會出現疼痛感,通常稱為飯后疼痛,這種癥狀是胃潰瘍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4)惡心、嘔吐。胃潰瘍的患者惡心和嘔吐大多情況下代表潰瘍具有較高活動程度,胃潰瘍的患者會在嘔吐后有輕松感,而這種嘔吐通常發(fā)生在清晨,由于嘔吐物中含有隔夜的食物,因此患者經常會在口中感覺到有酸餿的氣味。(5)胃部出血。出血是胃潰瘍患者最常見的早期病癥,出血的表現為患者胃大便呈柏油樣,有時也可伴有嘔血的現象,在發(fā)生大出血時甚至會出血和暗紅色的血便。
如果胃潰瘍的患者出現以上的幾種早期癥狀,需要及早到醫(yī)院進行確診和治療,由??频尼t(yī)生進行專業(yè)的胃鏡,碳14呼氣試驗等檢查后,進一步的確診后進行系統(tǒng)化的治療。
3 患者應當如何看待胃潰瘍?
胃潰瘍的發(fā)病病因以及發(fā)病機制目前來說尚未完全闡明,近幾年有相關的研究表明,潰瘍病的發(fā)生,除了胃液的消化作用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物理化因素之外,心理社會因素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社會生活事件,包括性格缺陷以及情緒障礙等因素會使患者大腦皮質功能失調,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發(fā)生紊亂,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胃潰瘍的發(fā)生,因此,患者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由此可以看出,對于胃潰瘍的患者來說,明了胃潰瘍發(fā)生的早期癥狀并盡早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yǎng),患者在發(fā)現早期癥狀的同時應該進行系統(tǒng)化的治療,并配合精神方面的調養(yǎng),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4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疾病,在胃腸疾病患者中的所占比重超過30%,且隨著現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速、工作壓力的增加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對患者的身心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避免患者的病情進展,對于控制胃癌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臨床統(tǒng)計學發(fā)現,慢性胃炎常見于以下群體:996工作制人群、飲食不規(guī)律人群、不愛運動人群、長期在外奔波人群以及中老年人群,因此需要加強對上述群體的關注。同時,HP感染是誘發(fā)慢性胃炎的重要因素。慢性胃炎若不及時治療,可逐漸發(fā)展至胃癌,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因此,在確診后需要及時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胃炎現今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胃炎的發(fā)病率逐年上漲,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胃炎患者在臨床主要有消化不良、腹脹、脹痛、胃部隱痛、噯氣等表現。胃炎屬于病程長的慢性疾病,一旦沒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有較高的幾率會出現胃穿孔以及胃出血等不良現象。臨床在治療胃炎時多使用藥物治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胃康靈、果膠鉍均是常用藥物,這些藥物在臨床應用,均有一定的療效。
胃炎其實是胃黏膜炎癥的一個統(tǒng)稱,胃炎可以分為急性胃炎與慢性胃炎兩種,造成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我國屬于幽門螺桿菌感染高發(fā)區(qū)。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在60%以上,臨床需要高度重視,及時給予有效處理,清除幽門螺桿菌。
阿莫西林是臨床常用藥物,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使用該藥,阿莫西林是青霉素類口服藥物,幽門螺桿菌的滅殺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抑制細菌的增殖,并消除細菌。阿莫西林的主要作用機制如下:進入人體后,以細菌上的青霉素酶作為靶,從而破壞該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達到抑菌、殺菌的效果。有研究文獻報道,阿莫西林都具有十分廣泛的抗菌譜,殺菌效果非常顯著,在口服用藥后。阿莫西林中的內酰胺基能夠在短時間內水解,并迅速生成肽鍵,并結合菌體中轉肽酶,導致其失活,切斷菌體以來轉氨酶合成糖肽,從而使細菌破裂溶解,讓細胞失去水分,最后脹裂死亡。再者,阿莫西林具有較強的個體細胞膜穿越能力,因此能夠達到快速殺菌,快速抗感染的目的。
果膠鉍是新型膠態(tài)鉍制劑,是金屬鉍離子、果膠酸以及鉀離子組成的藥物,在口服用藥后能夠迅速溶解,能夠立刻刺激胃黏膜上皮細胞,促進胃粘液分泌,并且能夠迅速形成保護膜,保護患者的胃黏膜。果膠鉍還能夠抑制Hp酶的活性,令細菌萎縮,最后令細菌死亡。臨床有文獻針對單純應用果膠鉍治療與聯合應用果膠鉍、阿莫西林治療展開了相關研究,最后得出結果,聯合用藥能夠增加機體胃酸PH值的濃度, 能夠提升抗菌效果,能夠增強患者的胃部愈合能力以及免疫能力,能夠快速消除患者的噯氣、胃脹痛等臨床癥狀。本研究贊成該觀點,本研究對比了兩種聯合用藥方案(克拉霉素聯合果膠鉍,阿莫西林聯合果膠鉍),果膠鉍聯合阿莫西林治療的效果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