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如
一面是蒼翠蔥郁的鳳凰山,一面是波光粼粼的大海,山與海的線條都隨著車子在港灣大道上的前進而不斷延展出新的景致。在銀坑公交站下車,沿著山海的道路前進,拐入加油站旁邊的小路,林蔭路兩旁是安靜的住宅區(qū),直行不久,在布拉格公館的位置向左拐彎,步過一座小橋,就來到上山前往珠海“小九寨”的山腳了。
銀坑村這個海灣的舊稱也為“銀涌角”,此處之所以叫銀坑,是因為這里舊產(chǎn)銀礦。《廣州府志》記載:“北宋末,距香山橫石磯偏南約百里之釜涌境(唐家灣舊稱),海隅有銀礦,庶民爭赴開采,至有舉家遷徙者皆聚居于海邊之漬地,村民晨昏輪番入礦,挖白鏹甚多,皆船運至府西之彩虹坊,由官窯鼓鑄成銀……”千年來,這里一直有人挖采銀礦,產(chǎn)銀的附近山體古代叫香山崖,具體山谷為風(fēng)門凹嶺。鳳凰山青,清溪涌流,珠海的“小九寨”就隱藏在疊嶂之中,與古代銀礦舊址極近。如今它尚是一道自然景觀,還未經(jīng)過規(guī)劃開發(fā),只是一直以來由于距離市區(qū)極近,交通方便,前往的游客越來越多,知名度也隨之上漲,久而久之就有了“小九寨”之稱。
山青溪欲來
開啟登山之旅后,首先經(jīng)過一段正在修葺的水泥路。根據(jù)目前規(guī)劃,未來此處將會修成紅花山森林公園,公園以溪谷為核心景觀帶,并向周邊山地延伸,景觀覆蓋面積達65萬平方米,以1200米長的溪谷風(fēng)景為軸線,形成山脈連綿、峰巒疊嶂、山雄嶺峻的景觀特色,塑造森林公園風(fēng)景的骨架。施工中的道路邊緣整齊堆砌著,勾勒出不久后水泥路的輪廓。向左,離開大道,踏上小路,初始時尚且寬敞,但是經(jīng)過一片鋪滿落葉的平地,拐彎后,前方的道路就變成了通往草木深深的山間小徑。
這條通往鳳凰山深處的山間小徑是土路,沿山蜿蜒,較為狹窄,基本只能容納一人通行,要小心避免失足滑落陡坡。在遇到較為陡峭的地段時,小路中央還會出現(xiàn)一道細窄的溝渠,大約源于雨水日久天長的侵蝕,里面尚填著許多流水帶不走的落葉。陡坡難上,需要放緩節(jié)奏,還好有幾塊石頭參差錯落鑲嵌其中,提供了能落腳借力的地方。
樹密影重,曲徑通幽,沿著時高時低的山路而行,沿途還能遇到許多同行的“伙伴”。盛夏之際,喧囂嘹亮蟬鳴是無處不在,但又尋不到蹤跡的陪伴,偶爾還傳來清脆啁啾,鳥藏身林中,只用聲音相見。還有棲息山間的昆蟲,黑翅或藍翅尾的蝴蝶翩翩穿行過一片草叢,路邊與地面顏色相似的壁虎匆匆爬入山坡,路上還有一只個頭不小、酷似蜜蜂的野蟲,它本來安詳?shù)赝P谛÷氛械囊黄萑~上,但是被人的腳步聲驚起,振動翅膀向前飛了一段路,又落到了路中央的地面上,等人走近時再次振翅,依然沿著小路尋找下個棲息地,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幾次,倒像是在為游人熱心引路,直到蟲與人一同穿過一片幽秘樹林,它才施施然地往旁邊一讓,“了事拂衣去”般消失在了山林里。
沿路直行,腳下的路不斷往上,眼前忽然開闊,人已來到一塊地勢平緩的平臺。站定回首遠眺,越過枝葉,可以清楚地看見不遠處的大海。由于距離遠了,本來每時每刻不停翻涌的波瀾被抹平,整個海面如一匹鋪展的綢緞,上面擺放著零星幾只小船與遙遙一座長橋,寧靜開闊。風(fēng)拂過海面,又穿山而來,夏日蒸騰的熱氣經(jīng)過這兩層冷卻,等抵達身前,已經(jīng)帶上了消暑的涼意。
“君子登高必賦?!钡歉咄h,懷古抒懷一直備受古代文人青睞,古代還有在農(nóng)歷九月初九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風(fēng)俗。李白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曾寫:“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钡歉呖蓧延^天地山海,當(dāng)山的高度、海的寬度以及現(xiàn)代都市難以抽離的痕跡融為一體,山海之城的魅力也因平日難得的特殊視角而增色。
繼續(xù)向前,穿過一條蜿蜒的涓涓細流,不多久,耳邊逐漸響起潺潺水聲。泉水涌動的聲音有別于林濤與浪潮,它節(jié)奏快速,持續(xù)穩(wěn)定,充滿力量,仿佛一陣水汽已撲面而來,讓人疲乏之意霎時一消。接近目的地的信號就是對一路登山跋涉的最好嘉獎,不多久,沿路朝右轉(zhuǎn)彎,走到樹木稀疏之處,就能遠遠地眺望到“小九寨”的廬山真面目。
“小九寨”位于前進方向的左側(cè),半山之中有一道清溪如玉帶流淌而下,因落差較大、水流湍急而形成一片雪白,伴隨著耳邊更為清晰的流水聲,頗有幾分“飛湍瀑流爭喧豗”之感。在遠眺的視角中,兩旁都是翠綠山色,鑲嵌其中的銀瀑十分顯眼,原本沉穩(wěn)的青山因飛溪泛起了靈動的活氣,更顯生機。
繼續(xù)向前,不多時,終于抵達“小九寨”。溪水沿石而奔,積蓄成潭,清澈如碧,站在池邊就已感到一陣清爽。水流還會經(jīng)過一張整齊石臺,當(dāng)水流量較大時,溪水沿著平臺邊緣流瀉,形成一面規(guī)整的小瀑布。隨著地勢漸緩,水流趨慢,大大小小的石頭錯落堆砌,鋪成一片巖灘。此處即是登山終點,游客們在這里停駐憩息,山風(fēng)來去,山溪清涼,嶙峋巖橋,細沙積灘,無雕琢的天然有一份拙樸的趣味,有時人們還會尋找近處的平地,進行一些簡單安全的野營野餐體驗。
閑靜才是解暑方
歸程走到陡坡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個難題,來時曾經(jīng)路過的陡坡難上更難下,從上往下看,泥路顯得“光滑”,而溝渠又難以落腳。我們依次下行,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這時身后來了一名從“小九寨”處返回的男子,他穿著背心,外套脫到一半折過來蓋著手肘以下的位置,腳蹬一雙人字拖鞋,卻在山間健步如飛。 “要彎著膝蓋,身體朝后仰,很快就能走下去了?!彼贿厽嵝闹笇?dǎo)我們一邊示范,輕車熟路,如履平地,幾步便通過了這片“危險區(qū)域”,瀟灑地繼續(xù)往下走去,很快就消失在樹林之中,舉手投足充盈一種“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之感。我們按著他的方法將重心后移,減輕慣性,果然順利地渡過下坡難關(guān)。
后來我們又在回程的車站偶遇了這名男子,了解到他幾乎天天都會沿著這條山路往返“小九寨”,早已對這條山路連帶旁邊的一草一木都熟諳于心。也許對很多像他一樣的人來說,“小九寨”早已不僅是一個山清水秀的景點,供閑暇時間尋幽探秘、登山消暑,在夏日中偷得浮生一日閑,而是已經(jīng)融入日常,浸潤生活。
“小九寨”雖然不是正式景點,但是近年來一直有許多人聞名而來,其中既有登山驢友,也有鄰近居民,還有二十余人組團前來觀光的小型旅游團,團隊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這是一個工作日下午,“小九寨”依然有不少人前來游玩,在這條狹窄的山路上,我們遇到了一對運動裝備齊全、可能是專程前來探訪景色的夫婦,也有一群一路嬉笑聊天的年輕人,他們穿著休閑的短袖短褲,像是附近居民。在前往“小九寨”的路上,由于當(dāng)時天色漸晚,大部分人已經(jīng)返程,我們向遇到的第一批返程游客詢問前方是不是“小九寨”時,得到肯定回復(fù)后有一位游客半開玩笑地說“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我們有些為難地停在中途,正權(quán)衡著要不要折返,此時陸陸續(xù)續(xù)又來了更多返回的人,于是我們又向其中一位年輕人詢問“關(guān)門”的消息。
“那里沒有門?!彼卮?,“你只要想去,隨時可以去?!?/p>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寫道,“造物者之無盡藏”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自然景色令人沉醉的地方不僅在于它的客觀之美,更在于人與景的相互映照,有“耳”才可“得之而為聲”,有“目”才可“遇之而成色”,兩者形成雙向且個人化的連接,所有向外向內(nèi)的觀照都獨一無二;更是“吾與子之所共適”體現(xiàn)出的無排他性的共同享受,登山觀景雖然需要適宜的季節(jié)、天氣與時間,但是當(dāng)一處風(fēng)光是“自由”時,自然的慷慨變得更為直觀,它藏匿于山間,卻又無拘地展開自身,既有物質(zhì)世界意義上的“無限制”,更帶來精神心靈層面的親近與緊貼。如何衡量“離開城市、回歸自然”的標(biāo)準(zhǔn)?按距離,按步數(shù),按海拔,這個測量標(biāo)準(zhǔn)可以具體量化,不過柳暗花明后的豁然開朗,欲辯忘言內(nèi)的此中真意,這種心境上的變化,或許是令人即使身處市區(qū),也能收獲山水愜意的關(guān)鍵。
山水怡情、野趣橫生,一路沿山而行,鳳凰山的夏天藏在山間一草一木、一石一水之中,夏天在此邂逅夏天,不僅是目的地的溪流風(fēng)光,旅途中每一次駐足、回首、遠眺,都能收獲別致景色,它們串聯(lián)著點綴這條曲折山徑,讓過程同樣可貴。
TIPS
準(zhǔn)備
備好運動鞋、干糧和水,夏季登山一定要帶足水,因為登山會出汗,如果不補充足夠的水分,容易發(fā)生虛脫、中暑;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雙肩,以便于雙手抓攀;可以使用結(jié)實的長棍作手杖,幫助攀登;帶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云南白藥、止血繃帶等,以便在發(fā)生摔傷、碰傷、扭傷時派上用場;帶好必需品的同時盡量輕裝。
登山
登山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應(yīng)該下山返回駐地;不要擅自改變登山路線和時間;做好熱身運動,尤其是攀登的山比較高或者平時較少參加攀登運動的情況;爬山過程中切勿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注意腳下和周邊山?jīng)r,如有需要拍攝風(fēng)景,需止步拍攝,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登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林區(qū)防火,沿途不要吸煙,不要使用明火,以免引起山林火災(zāi)。
下山
下山要放松,上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宜緩慢,步幅小而穩(wěn)妥,等前腳站穩(wěn)了再把重心移過去,控制住自己的腳步,切不可沖得太快,同時注意放松膝蓋部位的肌肉,繃得太緊會對腿部關(guān)節(jié)產(chǎn)生較大的壓力,使肌肉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