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素蓮 戴倫華
【摘要】在整個跨文化交際架構中,文化因素為其基礎性的制約因素,在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應兼容于中國文化,但對于中國文化教學而言,其卻是缺失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性,探討了其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當中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具體的融入方法與途徑,望能為此領域研究有所借鑒。
【關鍵詞】傳統文化;地方文化;高職英語;必要性;緊迫性
【作者簡介】曾素蓮,戴倫華,湖南湘中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8c1716)階段性成果。
傳統文化實際就是人類經過長時間的社會活動與積極性改造而建構起來的一種能夠將民族風貌、特質給反映出來的民族文化。所謂地方文化,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特定區(qū)域內所具有的獨特的文明表現,這些文明主要指習慣、民俗、生態(tài)及傳統等。在“一帶一路”這一國際化平臺的有力驅動下,各國人民無論是在人文交流上,還是在文明互鑒上,均得到了實質性發(fā)展,而且在跨文化交流方面,也日漸頻繁。在此背景下,怎樣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全方位、優(yōu)質化的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當中,對學生的雙向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乃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中需要迫切解決的課題。本文就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及其具體途徑做一探討。
一、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對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是培育高職學生人文素質的基礎內容。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地方文化,均為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文明的沉淀與積累,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進行學習,有利于高職學生與社會、自然和諧共處能力的提升?,F階段,高職院校多將培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作為著重點,而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或方式就是:引導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進行吸取,以及吸取人類所有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對自身情操進行陶冶,最終實現自己的品位與審美修養(yǎng)的提升,真正意義上達到培養(yǎng)正確、高尚的價值觀、人生觀的目的。
2.是塑造高職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傳統文化架構當中,倫理思想貫穿于其中的各個方面,其不僅強調以義為上、以德為先,而且還注重以人為本,最終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用且有著進取、善良、正直、誠實等優(yōu)良品質的人。將傳統倫理教育融入高職教育教學當中,能幫助、引導學生在構建、完善人格當中的作用有一充分認識,從而以一種積極、主動姿態(tài)參與道德實踐,強化道德層面的修養(yǎng),實現完美、高尚人格的塑造。
3.是高職學生養(yǎng)成積極人生態(tài)度的核心方法。不管是在傳統文化中,還是在地方文化體系中,最基礎、最根本的進取精神,比如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始終是每位中華兒女積極進取人生態(tài)度的價值提煉與理論概括。此種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奮發(fā)圖強的精神,同樣是成功者需要始終秉持且需必備的素質,這對正處于轉型期的高職學生自立自強以及自尊自愛人生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具有積極意義與現實價值。
二、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1.實現雙向文化交流的需要。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當中,很多的人認為就只需要對西方語言及文化進行介紹與傳播,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那是中文老師的基本義務與責任所在。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繼續(xù)教育各領域。也就是說,在現代的英語教學當中應該將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很好的融合在教學當中。其實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并非僅僅是為了借助英語學習,而對西方文化加以了解,更為重要的即為在對西方文化精髓進行消化吸收的同時,利用英語這個平臺,把我國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更加高效、真實且全面的傳播到西方去。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持續(xù)深入,經濟發(fā)展的日漸活躍,中華民族為世界發(fā)展、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國更加希望、渴望去了解更多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特色。
2.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實需要。之所以要進行跨文化英語教學,其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無論是交際雙方,還是其所使用的語言,均承載者豐富的文化內容。此種文化差異的存在,乃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內容與基礎前提。這便需要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僅要熟悉,而且還要給予認同,并且還能夠利用語言去闡述、去表達。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強化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的滲透,除了對學生加深對我國文化的理解,而且還能加深其對他國文化的認知,因而能夠培養(yǎng)他們利用英語對本國文化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闡述、釋義的目的,強化跨文化意識,增強交際能力。
3.促進學生正確文化價值觀樹立的根本需要。文化是整個民族發(fā)展的根基,同時還是一個民族得以長期繁榮的重要保障。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及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當中,不僅對學生強化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還能幫助他們樹立對傳統優(yōu)秀文化的信心,除此之外,還能引導他們更好地去對比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以一種辯證的視角去看待、分析中西文化的不同,從中樹立高品質、優(yōu)良的文化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4.豐富英語課堂教學的切實需要。在整個英語教學架構當中,單純性、一味性的西方文化內容,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調動不利。若能夠根據現實情況及相關需要,將英語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或者是將其融入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當中,勢必會對學生學習英語情緒的提升有利。對于教師而言,其并不需要對課本當中的語言點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而需要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自身比較熟知的,并且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相關的素材,還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具體的課堂活動方案,如此一來,便能夠大幅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的途徑
1.強化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輸入,轉變教育觀念?,F階段,在整個高職英語教學架構當中,存在著比較薄弱的文化平等意識;而對于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來講,是進行跨文化交流人才的培養(yǎng),而對于這些跨文化交流者來說,需要始終秉持本民族的基本文化身份。所以,在整個英語教學體系當中,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利用英語去闡述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地方文化。因此,在學習英語時,如果將民族特點文化的身份予以放棄,那么這是不可取的。在英語教學過程當中,對西方文化進行學習,并不是意味著任由西方文化橫行,而是要從根本上做到取長補短,對自身加以充實與更新,以此來更好地適應當前文化的多元化。
2.把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材。當前,讓世界更好地去了解中國,以及讓中國更好的走向世界,乃是我國不斷強化對外交流、合作的基本目標,同時還是我國英語教材及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F階段,在整個高職英語教材當中,設計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的內容并不多,而且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這便導致英語表述當中存在比較嚴重的“中國文化失語”情況。因此,對于編寫者而言,需要在英語教學編寫過程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特色,把能夠真切反映我國特色文化的英語文章,以及我國一些比較經典的文章的譯文,融入整個高職英語教材當中。
3.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要能夠培養(yǎng)出對祖國有用、有價值的英語人才,要想達成此要求,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而且還需要具備深厚且全面的傳統文化知識修養(yǎng),及時、全面了解且更新當前比較常用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英語表述方式;除此之外,還應善于、敢于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運用一些比較規(guī)范且高效的表述方式,對這些知識進行講解;另外,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更好地駕馭與掌握教材的重難點之外,還需要以一種合理方式,把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語言訓練緊密聯系在一起,強化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容,將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英語教學緊密融合。
4.在測試中納入中國文化英語表達能力。在高職教學大綱當中,需要根據現實需要,強化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傳統文化英語表達方面的能力,并增強此方面的要求與需求;此外,無論是各種水平測試當中,還是在各種等級考試當中,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將一些中西方文化測試內容加入其中,并且適當的增加口語考試,以此來更好地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考核,特別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師生對此更加重視,而且還能幫助教師,使其在教學時真正做到有據可依,為其操作提供方便。
5.注重文化差異,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要想形成一種高尚的文化意識,不僅要教師做好教的工作,而且還需要學生的學。要想讓學生真正重視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需要幫助他們在現實當中,真切的去感知兩種文化語言之間的差異。只有從根本上掌握二者之間的異同,方能更好且更加全面的使用與二者相適應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祖國文化的輸出。對此,高職英語教師需要有選擇性且實時的講解與對比兩種文化,并且有目的地把課文當中能夠用于聯想的內容與祖國文化聯系起來。此外,英語教師還可根據實際需要,將考試當中的題目,特別是作文題目,融入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當中,以此將考試的杠桿作用發(fā)揮出來。
6.增加中西文化對比的課程。積極開設一些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有關的英語課程,在教學時,要始終秉持英漢相輔、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的英語表達能力,促進祖國文化的更好傳播與擴散。在對這些課程進行實際講解時,教師需要盡可能設計一些比較有趣、新穎的活動與話題,并且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當中,為學生營造與創(chuàng)設能夠真正實現雙向文化交流的機會與環(huán)境,促進其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此外,還需要指出的是,因文化有層次性特點,因此,要善于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輸入,并且還應秉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基本規(guī)律,最大程度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軟實力。
7.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更好的推動傳統文化學習。既往理論研究證實,在高職英語教學當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利用,不管是情景認知上,還是在交際、心理、觸覺及視聽覺上,均能夠為高職英語學習、教學及研究,營造一個比較優(yōu)質的外部環(huán)境。通過高質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將傳統文化、地方文化比較直觀的展示出來,因而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容量,提高學生情緒。比如網絡教室資源、多媒體課件、互聯網上的各種中英文資料等,均能夠為學生更好地開展研究學習,提供充足的資料支撐,更好地促進中英文化交流與互通。
四、結語
綜上,將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當中,不僅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基本需要,而且還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軟實力的切實需要;因此,高職英語教師需要積極去探索、去發(fā)現,宣傳祖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地方文化,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雙向交流方面的能力,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增強文化自信,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于才年,崔曉倩.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傳統文化融入的有效途徑探究[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5(29):151-152.
[2]彭典貴,王帆.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7(2):163-164.
[3]楊千頡.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3):163-163.
[4]許澤芳.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研究——以《新編實用英語》教材為例[J].今日財富(金融發(fā)展與監(jiān)管),2011 (9):144-146.
[5]馮艷,王增光.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研究 ——以“美在我心中”英文展示活動為例[J].校園英語, 2016(26):66-67.
[6]徐田霞,李巧霞.高職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探討[J]. 英語廣場,2017(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