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繼旭
摘要:色彩在古時的象征意義遠比現(xiàn)代要復雜多樣,因崇尚水德,黑色成為秦朝的正統(tǒng)顏色。土居中央,從隋朝開始帝王尚土,明黃色又被推上最高的位置。顏色除代表五行之外,也表示階級序列。清朝君主將明黃作為最高等級的顏色用到服裝及生活器具中,普通百姓只可用素色。另外,顏色與人們的心理感受也息息相關,甚至可以用悲與喜將顏色加以劃分,本文通過研究侗族服飾中刺繡紋樣的顏色搭配,分析色彩情感對人們刺繡選取用色的影響,并為創(chuàng)作符合當代審美特征的刺繡作品提供思路。
關鍵詞:情緒感受;色彩搭配;民族崇拜;應用環(huán)境
1 情感體驗對色彩應用的變化和影響
當人作為單純的生物時,喜怒哀樂最直觀的表達方式是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對于作家而言,文字是替代立體表現(xiàn)的另一種形式,讀者可以從字里行間中解讀出作者的情緒;對于畫家來說,色彩便成為傳遞心理變化的主要途徑。不同顏色在不同地區(qū)、民族、甚至是不同宗教之間有著不同的含義,但無論怎樣變換,色彩大致可分為悲傷與喜悅色彩兩部分。
1.1藝術創(chuàng)作中悲傷情緒下的顏色傾向
以中國喪服為例,從周代至今,傳統(tǒng)喪服的顏色一直為白色,包括上下裝和頭飾。這種喪服顏色的選擇除了受五服制度影響,與自然因素也有關聯(lián)。我們祖先因為沒有先進武器抵抗猛獸,兩者相遇時很可能變?yōu)槊瞳F盤中餐,尤其在白晝暴漏無疑,因此對白色本能產(chǎn)生一種恐懼感[1]。另外祖先將秋季皎潔的月光與肅殺聯(lián)系在一起,萬物凋零的季節(jié)失去生機,白色也就成為一種禁忌之色。所以在視覺和心理的作用下,白色成為中國喪服的顏色。時至今日,與日本和歐美國家不同,老一輩人仍然會把白色視為不祥之色。由于西方理念的滲透,大量白色被引入到現(xiàn)代設計中,象征純潔的白色婚紗也成為婚禮炙手可熱的選擇。即便如此,當我們在黑夜中看到白衣飄飄的身影時,仍然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這源自于對死亡、鬼魂之說的執(zhí)念。因此在悲觀情緒引導下,藝術創(chuàng)作所使用的色彩通常選擇鮮艷顏色的對立面。
1.2積極情緒作用下的色彩用色傾向
從心態(tài)上來講,大多數(shù)樂觀積極或者對美好生活懷有向往的人喜歡明快、純度高的顏色,例如熱情活力的紅色、橙色,生機勃勃的綠色等。從年齡上來講,兒童更喜歡明快、鮮亮的顏色。雖然不同心態(tài)、不同年齡對顏色的喜好有差別,但在積極樂觀情緒的主導下,色彩傾向有同向性[2]。
2 侗族刺繡配色及象征意義
侗族刺繡具有極高的概括能力[3],雖然大部分題材來自于自然但表現(xiàn)形式完全脫離自然。繡娘將動植物抽象成幾何形狀,以一個主圖案和數(shù)個陪襯圖案的構圖形式進行組合拼湊。侗族刺繡的顏色同圖案一樣概括性強,區(qū)別于蘇繡細膩的過度效果,在色彩感情方面,侗繡顏色的選擇也是以積極情緒為主導。
2.1侗族刺繡色彩提取歸納
為了更直觀顯示侗族繡片各顏色之間的配比,隨機抽取了五份侗族繡片,并提取到侗族繡片中的主要顏色,如圖1所示。
通過抽樣調(diào)查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繡片配色特點:以綠色系為主色,同時也是底布的顏色,暖色系為刺繡用線顏色并以少量的黑作為點綴。大量繡片配色顯示,侗族刺繡顏色兼具沖突與和諧,用色跳躍具有很強的韻律感,結合圖2也可得知,侗族刺繡配色遵循對比色原則,輔以間色來營造這種色彩節(jié)奏。侗族刺繡的對比關系符合現(xiàn)代色彩理論,包括明暗、大小、強弱等感覺效應[4],并從多個方面進行色彩對比,如色相對比、明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對比、面積對比這五個方面。從整體來看,侗族繡片色彩歡愉熱烈、明快鮮亮、典雅精致[5],雖然顏色豐富,圖案繁雜,但整體未顯得唐突,這得益于繡娘的色彩調(diào)和技術。高超的配色技術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使日常生活的精神、心里狀況轉好,兩相得宜,提升生活環(huán)境、空間的品質,讓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2.2飽含感情的侗繡配色
侗族刺繡內(nèi)容主要來源于龍、鳥、蛇、蝴蝶、魚等動物紋樣,以及與自然生活和農(nóng)耕文化息息相關的植物紋樣[6]。這些紋樣的共同作用是表達侗族人對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心及感恩之情,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在這種心理要素影響下,侗繡的顏色搭配也富有沖擊力與活力。例如紅橙黃顏色,給人溫暖、歡快、喜慶吉祥的感覺,大面積綠色代表了頑強生命力,希望子孫生生不息,即使是紅色與綠色相遇也被繡娘安排妥帖。侗繡沒有系統(tǒng)的色彩體系,純粹的顏色幾乎是繡娘內(nèi)心情感的表達,侗族婦女利用色彩隨心所欲填充圖案,以此來滿足人們的欲望。紋必有意,意必吉祥,祈福色彩作為紋樣的重要部分,使侗繡熠熠生輝。
3 侗繡配色特點對現(xiàn)代刺繡設計配色的啟示
在戲劇中,悲傷情緒容易使人引起共鳴。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幾乎背后都蘊藏一部小人物的辛酸血淚史,相比起純粹的喜劇,悲劇似乎更能緊扣人們心弦。因此,傷感色彩也更易被人接受。所謂的傷感色彩具體指的是低純度的間色、灰色系顏色。我們從人們?nèi)粘4┲膊浑y發(fā)現(xiàn),傷感色彩占據(jù)主導,白色、黑色及灰色調(diào)成為大眾口中的高級色。大量使用灰色的弊端是使畫面缺少了生命力,所以在當代的刺繡設計作品中,我們可以借用侗繡的配色方法,以沖突構成和諧來防止畫面失衡。
4 結語
侗繡配色與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自然之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色彩遵循傳統(tǒng)但也隨性灑脫,熱烈鮮艷的顏色是侗族人民內(nèi)心情感最真摯的表達。在繁雜的色彩中,繡娘運用均衡、韻律、強調(diào)、統(tǒng)一、比例、反復的科學配色技巧使畫面達到和諧穩(wěn)定。首先對于諸多設計行業(yè)來說,色彩是傳達內(nèi)容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使畫面蘊含感情具有故事性,侗繡的配色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意義。其次,利用這種規(guī)則,結合當代色彩審美特征,創(chuàng)造更多人們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 胡玉華.中國喪服尚白禮俗[J].尋根,2007(2):48
[2] 張鶴,楊梅.藝術設計色彩中對情緒心理的運用[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4(12):238
[3] 胡源,李英.淺析漢族與侗族刺繡圖案文化的差異[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4(14):69.
[4] 朱介英,色彩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64-68
[5] 鄧惠文.侗族刺繡紋樣色彩淺析——以從江侗族為例[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1(09):61-62.
[6] 單冉.桂北侗族刺繡的圖案紋樣及色彩探究[J].大眾文藝,2017(08):114.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