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這天,寫作爺爺家里聚集了修辭家族所有的成員,他們在為誰本領最強而爭吵!
第一個是愛“化妝”的比喻。說起比喻,大伙都知道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愛“化妝”。他“化妝”的本領很強,而且特別喜歡給別人“化妝”。他常用的“化妝”技術有三種:明的、暗的、借用的。你瞧: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保ㄕ浴堕L城》)
他把“長城”比作“長龍”,來說明長城之長,這是明“化妝”(明喻)。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頭的汽車?!保ㄕ浴锻崴沟男⊥А罚?/p>
用“汽車”比喻“小艇”,用來說明小艇的作用,這是暗“化妝”(暗喻)。
“……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保ㄕ浴敦垺罚?/p>
借用“小梅花”代替“貓的腳印”,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這是借用的“化妝”(借喻)。
由于比喻善于把甲事物“化妝”成乙事物,把事物說得形象生動、淺顯易懂,讓別人引起豐富的聯(lián)想,從而受到感染,并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因此,小朋友都喜歡他,常常喜歡在說話、作文時打個比方。因此,他今天格外得意,想在大會上露臉,炫耀一番。
可是,大會主持人的一句話,讓他原想炫耀一番的計劃落空了。大會主持人是誰呢?原來是德高望重的引用。
引用也是修辭家族的成員之一,是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常常把別人的原話直接或間接地引用到文章中,所引用的原話,都是些格言、諺語或成語。所以,他的話不容置疑,是最具有權威性的。再說,在以往的爭論中,只有他保持中立,大伙兒也都只聽他的話。于是,修辭家族一致投票通過,由引用當大會主持人。
現(xiàn)在,他作為大會主持人,在開幕式上的一句話,便把比喻想自吹自擂的計劃打破了:“俗語說:‘自說好,爛稻草?!覀儜撝t虛些,每個人說說別人的優(yōu)點,一樣能評出誰的功勞最大。”
你說,比喻聽了這話后,還好意思炫耀自己嗎?誰想做“爛稻草”呢?可比喻又不想放過這個絕好的機會,他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比喻想:擬人和我太像了,我明里贊他,暗地里不是也可以說自己嗎?于是,他第一個發(fā)言了:“你們說,詩,美嗎?這可是擬人的功勞了。你們聽:‘海燕,只有那勇敢的海燕,像高傲的勇士,在天空中飛翔?!嘈蹓眩喔挥懈星?!‘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著,走著?!嗝从腥ぱ?!‘細雨如絲,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露’……”他還想繼續(xù)說下去,可反問打斷了他的話:“喂,比喻,你盡舉些和你有關的例子,是想吹吹自個兒嗎?”
比喻的臉唰的一下紅了,嘟囔著說:“我可不是吹自個兒,可是,擬人就是和我分不開嘛,她是月亮?!?/p>
“那么,你是太陽了?”反問毫不客氣地頂了比喻一句。
比喻知道自己的“西洋景”被大伙兒拆穿了,臉更加紅了。
“我才不是月亮呢!”大伙兒一看,原來發(fā)話的是——不愿做月亮的擬人。
“是啊,擬人是把事物當作人來描寫、敘述,是一種使事物人格化的修辭方法,她往往能給讀者開拓一個新的意境,使人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增加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難道這些都是借你比喻的光來的?”反問又機關槍似的向比喻掃射了一遍。說得大伙兒都點頭稱是,連冒號族長,還有修辭家族的其他族長也都夸反問說得有道理。
這時,擬人說話了:“謝謝大伙兒這么公平地對待我,我確實不是月亮,而是眨著快活的眼睛的星星。我的本領雖小,但光亮都是我自己發(fā)出的。有時,我確實和比喻在一起,但更多的時候,還得靠我自己。比喻你說,下面三句話里面,可有你的影子?‘蟋蟀舒適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摘自《蟋蟀的住宅》)‘白樺樹嘩嘩地響,在揚科頭上不住地號叫?!ㄕ浴缎∫魳芳覔P科》)‘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xiàn)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摘自《海上日出》)”
聽了這些話,比喻更加不好意思了。但反問還不放過他:“比喻,沒本事就別吹,要說吹牛哇,還是得向夸張學習學習呢!”話音剛落,有人便提出了抗議:“我可不是吹牛!”提出抗議的當然就是不愿意背“吹?!焙阱伒目鋸?。
反問聽了夸張的申辯,不以為然地笑笑說:“嘻嘻,你是怕‘吹?!@詞難聽吧?其實也沒什么,誰都知道你愛吹牛?!?/p>
夸張這下可真生氣了:“誰吹牛?你把證據(jù)拿出來呀!”
“那還不容易?”反問笑著說,“你在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俨寄挠心敲撮L的?還有,在《飼養(yǎng)員趙大叔》中說:‘一看暴雨來了,他一口氣跑到地里,把毯子給金皇后搭在身上……’‘一口氣’跑這么多路,可能嗎?這還不是吹牛?”
“這不是吹牛,你根本不了解我?!笨鋸埣拥卣f,“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突出某一事物的本質特征,在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對事物的某些方面加以擴大或渲染,這難道是吹牛?吹牛是違背事實說瞎話,我夸張同吹牛是有原則區(qū)別的!我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不是真實勝似真實。要是運用得恰當,還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如‘一口氣跑到地里’,意思是說趙大叔跑得快,對牲口有著深厚的感情?!?/p>
聽了夸張這一番話,反問有些不自在起來,可他還要強詞奪理:“可是,在新聞報道和科學論著中怎么不見你呢?”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