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名赫 趙妍
濟南大明湖畔有一座“藕神祠”,祠內(nèi)供奉的女子塑像身著宋朝婦女的裝束。如果你沒認出這是誰,那再看看這副對聯(lián)“是也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歸去來兮,宋代詞宗才女魂。”你猜到她是誰了嗎?
沒錯,她就是曾寫下“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和“紅藕香殘玉?。╠ian)秋”的李清照,而與“偶”諧音,寓意著“成雙成對”的吉祥美食“藕”也因她流芳詞史。
還記得在那郊野溪邊的亭子里,我們到了傍晚時分還在酣暢宴飲。這景色太美了,我陶醉得竟全然不知歸路。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已然玩得盡興,那就趕緊劃船回家吧!誰知竟不小心劃進了藕花叢中,小船連連打轉(zhuǎn)。
糟了!這可怎么辦呢?只好慌忙劃船,奪路急歸,沒想到卻驚動了灘邊的鷗烏和白鷺,它們紛紛起飛,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清照曾寫下兩篇以“如夢令”為詞牌的小令,我們熟悉的“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出自《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而另一首便是這清新別致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了??吹贸鰜恚@真是一次讓人難忘的郊游。如果老師布置我們寫一篇游記,或許你會拿起筆來一一記錄這次游玩的時間、地點、人物、風景,在有限的篇幅記敘過于全面的事實,難免讓游記像流水賬一般乏味。這首詞寥寥三十余字,“日暮”表述了時間,“舟”和“渡”交代了出游方式,“常記”和“興盡”還原了歡快的游玩場景,而“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更是以細節(jié)動人,為作品注入了自然的生命活力。
宋朝的詞,用當代的旋律唱出來會是什么感覺?中國古典文學,用源于西方的尤克里里伴奏,會不會碰撞出絢爛的火花?拿起琴,我們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