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璨
“原來是這樣的??!”我恍然大悟。
幾天前,我走在林蔭道上,一會兒抬頭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一會兒低頭看看路邊的小花小草。咦,那是什么?突然,路邊一串青色的東西映入我眼簾,好像是什么東西在蠕動。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毛毛蟲,一個接一個,有序地排著長隊爬行。它們在干什么呢?鍛煉身體?做游戲?我一邊猜,一邊觀察這些可愛的小不點。它們沿著花盆的邊緣爬了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沒有一絲要停下來的意思。它們到底在干什么?鍛煉也要適可而止呀!這個游戲這么枯燥,有何意思?看了一會兒,發(fā)現時間不早了,我搖搖頭走開了。
今天,我忽然看到書架上的法布爾的《昆蟲記》,想起幾天前讓我一頭霧水的毛毛蟲的行為,翻看了起來。
原來那些毛毛蟲當時既不是在鍛煉身體,也不是在做游戲,而是在尋找出路——回家的路。我為我的猜測感到好笑,也為我的無知感到羞愧。它們正因為急切地想回家,才會不斷向前爬,可是它們不知道自己走的軌跡是一個圓,這樣轉圈,永遠也回不了家。我想,它們肯定堅信,只要一直向前爬,就能回到家。它們堅持不懈的精神確實可貴,令人欽佩,可惜它們的方法錯了。如果其中一只毛毛蟲能打破常規(guī),從花盆邊緣向下爬,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伤鼈儧]有,始終認為自己走的路是對的。
掩卷之后,我不禁沉思。其實,我們人類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和做法。有些人墨守成規(guī),即使這“成規(guī)”是錯誤的或已經不合時宜,也不愿做任何改變,結果是原地踏步。試想,如果伽利略不質疑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重的比輕的落得快”理論并積極研究,那么人類很難走出這個誤區(qū)。
在同情毛毛蟲之余,我也感謝毛毛蟲啟發(fā)了我。
指導老師:徐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