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乃剛
朋友從日本帶回一瓶蜂蜜,打開瓶蓋,那稍稍伸出來的瓶嘴兒向外卷出那么一點點,恰到好處,往外擠蜂蜜的時候,一點兒也不會沾在瓶口外邊。
?西班牙原裝進口的橄欖油,打開瓶蓋看不見油,瓶口下面凸出一片圓鼓包,下面有一圈壕,那壕內(nèi)有四個出油孔。倒油的時候,正好倒出那么兩三毫升,正迎合了人們炒菜少放油的標準,也不會有絲毫沾在瓶嘴兒上。
?“匠心”這詞兒,時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媒體上,但現(xiàn)實中又極為罕見。有些事情,其實談不上“匠心”,只稍微“用心”一點兒,就能做好,但是偏偏做不好。例如,日前到一家司法機構(gòu)辦事,讓它的文印室復印六個證件,就有兩個證件漏印。40多年前,批評過“出工不出力”,后來又批評過“不給錢不干,給錢也不干”,今天該批評什么了?咱們?nèi)コ匈I東西,要經(jīng)常提防假冒偽劣,當心只顧賺錢不顧百姓安危的廠主和商家,這與“匠心”就更風馬牛不相及了。
?“匠心”,或者說“工匠精神”,不是我們曾經(jīng)認為的能掙大錢、發(fā)大財就是“先進”。那種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代表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和氣質(zhì)。其實,瓶嘴兒上的“匠心”,不是不能為,而是不想為,因為這與賺錢無關(guān),甚或加大成本影響利潤。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