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娜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教育觀念對于孩子的心理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心理素養(yǎng)方面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孤僻,不善于與他人交際,對同學或教師的語言和行為表現(xiàn)得極為敏感,很容易引發(fā)極端行為;而有些學生則是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很容易產(chǎn)生消極、悲觀的情緒,最終導致一蹶不振……那么,造成學生這些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事實上,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與家庭教育觀念息息相關,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正確的教育觀念會讓孩子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而錯誤的教育觀念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困擾,致使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喪失熱情,從而引發(fā)更多的心理問題。
我還清晰地記得曾經(jīng)采訪過一個小學生,當我問起與他家庭相關的問題時,這個學生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耐煩:“我討厭我的爸爸媽媽,不要問我跟他們有關的問題?!闭f著便離開了現(xiàn)場。我對這種情況表示無法理解,隨即找到了這個學生的班主任了解情況,最后才得知,原來這個學生的家長經(jīng)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自己的孩子一旦表現(xiàn)不好,就會采用打罵的教育方式,起初還能“震懾”到孩子,可隨著打罵次數(shù)的增多,孩子也就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F(xiàn)在這個學生不僅不聽家長的話,而且也對自己的同學產(chǎn)生了敵意,從不與他人主動交往,經(jīng)常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手機。我在了解情況后,才恍然大悟,原來家庭教育觀念對學生心理素養(yǎng)的影響如此之大,這也向所有家長提出了警示: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有助于強化孩子的心理素養(yǎng),而錯誤的家庭觀念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問題。
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是學生打開心門的“鑰匙”
目前,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都表示存在許多苦惱,他們總認為孩子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像小時候那樣聽話,而這種逆反心理又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jīng)歷”的,無法避免,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其實不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一方面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明顯增強,急于擺脫父母管束的心情越來越強烈。尤其是對于母親的“千叮嚀萬囑咐”,他們往往都會表現(xiàn)出極不耐煩,這個階段學生對自己家長說過最多的話可能就是“你別管了”。此外,我們經(jīng)常能夠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許多學生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寫日記,而且經(jīng)常上小鎖,他們鎖住的不僅僅是一本日記,更是他們的內(nèi)心。他們不愿意讓別人,尤其是家長知道自己的“小秘密”,他們渴望擁有獨立的空間,獲得父母的尊重。一旦父母沒有給予這種尊重,他們便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與家長“對著干”,最終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對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首要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給過孩子應有的理解和尊重,有沒有給予孩子一定的獨立空間,有沒有真正了解過孩子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如果沒有,家長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家長作為學生最強大的后盾,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他們能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依靠。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對家長說這樣一句話:“你們不理解我,我做什么你們都反對?!痹噯栒嬲龑⑦@句話聽進去的家長又有幾個呢?當孩子向家長提出這樣的問題時,家長需要改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順應孩子心理發(fā)展的趨勢,為他們提供獨立自主的空間,給予他們應用的尊重。以目前最為流行的興趣班為例,許多家長都憑著自己的主觀意識為學生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他們并沒有詢問孩子的意見,總覺得“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導致孩子在“不情不愿”的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還可能會引起學生對家長的不滿,致使學生對家長關上了心門,最終產(chǎn)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由此可見,家長自認為對孩子好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并非是一件好事,要想讓孩子“聽話”,必須通過理解和尊重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打開孩子的心門。
家長的平等溝通是學生自我認知的“指明燈”
小斌(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曾經(jīng)對自己的班主任說:“以前我有什么煩心事或不開心的事都會跟爸爸媽媽說,現(xiàn)在我寧愿藏在心里或和朋友說,也不愿意告訴他們,他們從沒有主動了解過我的想法,只會一天抱著自己的手機,我們一家三口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边@樣的現(xiàn)象也反映出了當今大部分學生的家庭情況,一部分家長缺乏與子女的溝通,他們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煩惱,當孩子的實際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時,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比如抑郁、焦慮、孤僻、敏感等。還有一部分家長雖然愿意和子女進行溝通,但是缺乏溝通的技巧,導致溝通效果不佳,最終造成了親子隔閡。這類父母最常用的溝通方法就是批評和說教,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永遠都是正確的,孩子的想法總是錯誤的、不成熟的,從未與孩子進行過平等和民主的交流。
我在平時和學生進行交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中缺乏民主。當孩子犯錯時,許多家長都會不由分說地批評孩子,他們不會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不會了解孩子犯錯誤的原因,總認為“批評就是激勵孩子不斷進步的良藥”,殊不知,這種教育觀念很容易造成學生自卑、懦弱的心理。在這種教育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孩子會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正是因為自己的一無是處才導致父母不喜歡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對生活和學習喪失信心,嚴重者可能會產(chǎn)生抑郁的傾向。作為家長,我們在生活中既要樹立威嚴,又要適當?shù)胤畔录茏?,與子女能夠進行平等、民主的交流和溝通,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從而給予客觀的評價,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自我認知能力。與此同時,家長應將批評教育和激勵策略相結合,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應該先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主動了解孩子當時的真實想法和情感,讓孩子擁有自主表達的機會和空間。只有堅持民主的教育觀念,才能增強溝通效果,進一步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長的一言一行是學生今后人生的“縮影”
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就應該由教師進行管教,因此,他們把教育子女的重任完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總認為自己可以一身輕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殊不知,這種“隨心所欲”的教育觀念很容易對孩子的心理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俗話說“有什么樣的父母就有什么樣的子女”,這句話一點都不假。有些家長喜歡貪小便宜,總是想方設法地占別人的便宜,孩子將一切看在眼里,也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想從別人那里獲得點什么,最終養(yǎng)成了愛占小便宜的心理;而有些家長行為舉止粗魯,一旦孩子出現(xiàn)失誤,不是耐心教導,而是破口大罵、大打出手,導致孩子也形成了錯誤的意識,一旦別人沒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會用暴力解決問題,最終使孩子形成了暴躁、蠻橫的心理;而有些家長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不惜“托關系”“走后門”,即便孩子出現(xiàn)問題,也能用金錢“擺平”,導致孩子很容易形成“金錢至上”的觀念,為了錢不惜做出很多犯法亂紀的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今后人生的“縮影”,要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家長必須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促使孩子在父母的感染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從而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有些家長經(jīng)常會向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你長大了會給爸爸媽媽養(yǎng)老嗎?”而一些孩子經(jīng)常會說“不會”,家長就會急切為詢問原因,這時孩子會說:“因為你們也沒有給爺爺奶奶養(yǎng)老啊!你們不是不讓他們來家里住嗎?所以你們以后也不能到我的家里去?!彪m然孩子說的話是無心的,但這給所有父母敲響了警鐘,要想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家長必須樹立良好的榜樣,用統(tǒng)一標準去衡量自己和子女,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長的呵護與關愛,從而為強化孩子的心理素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家長的引導和指導是學生走向正軌的“引擎”
在許多家長的印象中,學習是孩子出人頭地的唯一出路,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很多家長經(jīng)常利用孩子的課余時間給孩子補課和輔導,導致孩子缺少了快樂的童年,不僅容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而且限制了孩子的全面發(fā)展。近年來,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殘害同學和父母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馬加爵事件”“北大學生弒母案”“復旦研究生飲水機投毒事件”等等,這些事件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習好并不是最主要的,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和指導,讓他們知道學習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即使考不上名牌大學,也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發(fā)現(xiàn)這個社會的美好,才能用愛來回饋社會;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那么他的“眼光”也會出現(xiàn)問題,在他的眼里,整個社會都對他充滿了“敵意”,他也會對整個社會充滿仇恨。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豐富他們的業(yè)余生活,不要讓學習的重擔將孩子壓垮,多帶孩子到外面轉轉,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從而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好,從而為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此外,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孩子提供多樣性的業(yè)余活動選擇,比如看書、運動、攝影、繪畫、跳舞等,促使孩子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在增強孩子自信心的同時,也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益無窮的。
家長的良好心態(tài)是學生快樂成長的“保護傘”
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只有家長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從而促進孩子的快樂成長。有些家長為了所謂的“面子”,經(jīng)常將自己的孩子與親戚朋友的孩子相比,一旦被比下去,就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最后拿孩子出氣,致使孩子產(chǎn)生自卑、懦弱的心理;有些家長總認為孩子成績差是永久性的,孩子只要多次出現(xiàn)成績不理想,就會放棄孩子,任由他“自生自滅”,導致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而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發(fā)生安全事故,總是限制孩子的交際活動,不允許孩子與任何人來往,最后造成孩子性格的孤僻。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出了家長不良的心態(tài),孩子在這種不成熟心態(tài)的影響下,很容易引發(fā)多種心理問題。
有些學生在頂撞父母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說:“你對我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對你的態(tài)度,你對我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我就會怎樣對你。”家長在生氣之余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你和孩子之所以這么不快樂到底是誰造成的?如果家長能夠認識到家庭教育觀念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影響,想必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
家庭是孩子心靈的“避風港”,而家長則是帶領孩子駛向避風港的“船長”,家長的教育觀念就是“航線”,我們只有堅持正確的“航線”,才能達到目的地,從而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傷害。我在此呼吁所有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能夠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能夠讓孩子受益一生。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