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彬
教師情感教育能力是現代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教師需要具備的奠基性要素。情緒覺察作為一種情緒認知技能,指的是“識別與描述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均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情緒覺察具有鮮明的職業(yè)特色,不僅包括識別與描述自己情緒的能力,還包括識別與描述學生個體內、學生間的情緒,甚至包括識別與描述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等情緒的能力,是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基礎。
首先,情緒覺察是教師保持積極情感的基礎。只有正確識別與描述自身體驗到的情緒情感,才能有效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進而重新認知、評價情緒情感刺激,以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如此,才能妥善處理教學之外的生活煩惱,才能從容應對學生“戲謔”等突發(fā)性教學事件,才能避免產生或克服職業(yè)倦怠,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保持愉快、飽滿、振奮的情感狀態(tài),做到“心無旁騖,甘守三尺講臺”。
其次,情緒覺察是師生實現情感交融的基礎。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具有直接作用。情感教育理論尤其強調師生的情感交融,提出“融情原則”——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使師生人際情感在教育過程中積極交融。只有敏銳覺察到學生個體內、學生間的情緒,教師才能對學生關愛到細微處,才能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成為學生交談和傾訴的對象,實現師生間的情感交融。
最后,情感覺察是教師挖掘情感內容的基礎。情感教育專家盧家楣教授認為,教材、環(huán)境也是構成教育中情感現象的一個重要源點,挖掘其中的情感性內容有助于從情感維度系統(tǒng)優(yōu)化教育,因此,挖掘教材、環(huán)境的情感內容是實現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積極主動地尋找教材、環(huán)境中的顯性情感內容,深入挖掘教材、環(huán)境中的隱性情感內容,從而充分發(fā)揮教材、環(huán)境在學生情感陶冶方面的積極作用。
“人民教育家”于漪認為,情感教育要使教師情、學生情、教材情融為一體,才能彈奏出優(yōu)美的教學樂章,才能真正塑造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擁有高超的情緒覺察能力,才能使教師情、學生情、教材情融為一體,以實現扎實有效的情感教育。
(作者系黃山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