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上說,這些年中國已有不少影響因子挺高的期刊了!依據JCR2016自然科學版,中國Citable Items超過200的SCI期刊,有36種!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跟不上快馬加鞭向前沖的中國科技,這一直是中國科技界心中的一根刺。
長久以來,本土科技期刊仍舊飽受詬病,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存在優(yōu)質稿源枯竭、審稿周期長、管理混亂粗放、辦刊經費不足、評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在科研評價、科學交流中逐漸被邊緣化。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行政化管理是制約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拔覀円蚕敫淖儼?,可哪有那么容易?!边@來自個體的聲音,道出的是期刊工作人員集體的無奈。
期刊是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期刊的發(fā)展水平也充分反映出科技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而推進一流期刊建設,是中國科技由大變強的必然選擇。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會議強調,“要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科學編制重點建設期刊目錄,做精做強一批基礎和傳統(tǒng)優(yōu)勢領域期刊?!逼诳ぷ髡邆兗娂娰潎@:“科技期刊的春天來了!”在春天來臨之際,我們期刊工作者們自然是順勢而為,借勢而上,努力打造中國的世界一流期刊。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當然不能只是愿景和期望,而是在行動中,在現有基礎上做大做強。而提升國際影響力,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是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必由途徑。
打造世界一流期刊,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需要本國科研的支持,涉及人員和經費等,但并不完全取決于本國的科研,尤其是稿件。
要想建設世界一流學術期刊,還必須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在科學家們以實際行動支持中文期刊發(fā)展的背景下,加強國家和社會的政策及價值觀引導,完善評價體系;對優(yōu)秀中文期刊進行財政和基金支持的同時,加強期刊自身辦刊能力,提升質量和服務,培育更多辦刊人才。
中國現在01的期刊,不少10年前都不存在!中國期刊發(fā)展得如此迅猛!不少學界人士10年前也都沒有想到。在當前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在中國科研發(fā)展的傾力加持下,在期刊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我們不妨樂觀地想一想,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會有若干種世界一流期刊出現!
在春天里播下種子,在秋天終將收獲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