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婷
在香港,有位頂天立地的“水餃皇后”,她把一碗山東人的水餃,賣到了香港、賣到了美國,賣到了全世界各地愛吃水餃的顧客手里。你或許并不知道她叫什么,但她的樣子你一定見過,超市里灣仔碼頭明黃色包裝袋的正中間,就印著她的照片,大家習慣稱呼她“臧姑娘”。
臧姑娘本名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命運造化,她自小就是個苦命人。幼年起,家里就沒有父親照拂;童年時,因遭遇旱災,她跟母親、妹妹乞討至青島;念完初中便輟了學,在醫(yī)院做護工補貼家用。
22歲那年,她遇到了一位來支援中國建設(shè)的泰籍華僑醫(yī)生,倆人情投意合,組建了家庭。婚后,臧健和生了兩個健康乖巧的女兒。一天,丈夫跟她說自己的父親去世了,他必須回泰國吊唁。由于事發(fā)突然,臧健和來不及辦理出國手續(xù),丈夫便一人走了。這一走,便是3年。當她再次見到丈夫時,丈夫已和另一個女人結(jié)婚生子??粗牌磐?qū)O女嫌棄的眼神,臧健和決定帶著女兒們離開泰國。
那一年,臧健和32歲,女兒一個8歲,一個才4歲。青島是回不去了,那時民風還很保守,回去只會給母親臉上抹黑。既然有香港的護照,那就在那里試試。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臧健和用僅剩的幾百塊錢在香港銅鑼灣租了一間4平方米沒有窗戶的單間,和女兒蝸居于此。不會講粵語,她只能干簡單的體力活。然而,厄運再次襲擊了她,一天,背著沉重貨物的她被人撞倒以致腰骨裂傷。禍不單行,就醫(yī)時她又被查出糖尿病,不久,便被老板炒了魷魚。
天無絕人路。身為北方人的臧健和,自幼會包餃子,有朋友來探望她,被她的餃子驚艷了,于是好心提議她去碼頭練攤。當時的香港,船運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碼頭上有不少小攤小販。于是,病愈后的臧健和推著一輛木頭推車,開始在碼頭叫賣水餃,她給自己的小攤起了個簡單的名字:北京水餃。臧健和進行了各種嘗試,最終做出了符合香港人口味的餃子薄滑軟韌的餃子皮、清香爽口的餃子餡。曾創(chuàng)下6小時賣1000份水餃的銷售紀錄。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臧健和給自己的招牌前面加了四個字灣仔碼頭,以紀念這個讓她起步的地方。
厄運來的時候連著串,好運來的時候擋也擋不住。
1983年是臧健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轉(zhuǎn)折,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愛吃她水餃的小女孩的父親找到她,請求合作。來者是日資大丸百貨公司的老板。大丸是第一家在香港插旗的日本百貨公司,擁有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多個經(jīng)營渠道,實力極其雄厚。
對方表示愿意提供超市牌照和工廠,但要求水餃的包裝要貼他們的商標。臧健和一口回絕了,她不是個小富即安的人,她看得更長遠,“如果我自己做出來的品牌變成日本人的牌子,一旦我的技術(shù)被學去,我的保障就完全喪失了?!苯?jīng)過三番談判,最終,“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的品牌保持了下來。這一合作,就是20年。
大企業(yè)資本和渠道的助力,讓灣仔碼頭從昔日的路邊攤變成了小工廠,當年,灣仔碼頭便不負眾望地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
臧健和是個有遠見的人,她不滿足于只做別人的供貨商,1985年,臧健和拿出200萬元積蓄設(shè)立了首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開始了批量化生產(chǎn)。后來,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又相繼開出3家工廠,并于1996年斥巨資建造了一座符合國際標準的占地1200平方米的現(xiàn)代化廠房,實現(xiàn)了生產(chǎn)力水平的飛躍。
1997年,美國最大的急凍食品生產(chǎn)商品食樂(Pillsbury)也向灣仔碼頭拋來橄欖枝。
而最終為灣仔碼頭制定全球發(fā)展戰(zhàn)略,讓這一碗水餃走出香港的,是后來收購了品食樂的通用磨坊。2001年,世界500強企業(yè)、全球6大食品公司之一通用磨坊收購了品食樂,以此獲得了對灣仔碼頭的控股。由此,灣仔碼頭與哈根達斯一起成為了通用磨坊的王牌產(chǎn)品。
時至今日,通用磨坊與灣仔碼頭的合作已近20年,可以說是中美跨國并購的一大成功案例。據(jù)通用磨坊發(fā)布的最新財報顯示,受哈根達斯和灣仔碼頭等在亞洲的增長驅(qū)動,通用磨坊當季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的利潤總額為1800萬美元,同比增長約6%,并被列為通用磨坊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表現(xiàn)的當季亮點。
臧健和是個重情義的人,她辦廠以來,只開除過一個員工。
一次她抽檢發(fā)現(xiàn)了不合格的產(chǎn)品,便進行說教,豈料師傅竟不以為然地對她說:“反正咱們的品牌已經(jīng)出去了,隨便做做就行了?!标敖『吐牭胶蠛苌鷼猓罱K辭退了這個師傅。
“顧客是衣食父母”這句話沒有人能比她更有體會,當初,走投無路的時候,是這碗水餃救了她,她常對別人說:顧客愿意吃你做的東西,你自己的飯碗里也就有了吃的。如果不尊重顧客,恐怕我現(xiàn)在還是一個小販。灣仔碼頭就是這樣一點一滴費盡心血,踏踏實實才有了今天。
她資產(chǎn)高達百億,朋友勸她移民,她說“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
從整天賠笑臉的小攤販,到敢于拒絕大公司合作的小老板,再到站在巨人肩膀上虛懷若谷的企業(yè)家,臧健和是個能屈能伸的大女人。功成名就后,她不忘回報社會,捐款助力公益事業(yè),帶領(lǐng)員工當義工,捐助貧苦學生,為下崗工人、大學生作報告,鼓勵她們自尊自強、艱苦奮斗,在山東老家,她帶頭成立了“濟貧救急基金會”,并在青島投資建立了非營利性老人院。
她樂于捐助教育,11年前,她最后一次公開露面,多年的心臟病和糖尿病已使她無法站立,坐著輪椅,臧健和出席了香港中文大學敬文書院“臧健和堂”命名典禮書院的多用途禮堂以其名字冠名。
從一貧如洗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的單親媽媽,到一躍成為年賺60億元的成功女企業(yè)家,這中間40年的風云激蕩,區(qū)區(qū)幾千字,說不盡。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位陪伴了許多80后90后童年,如今又陪伴他們下一代的“水餃皇后臧姑娘”,于2019年2月8日,因病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73歲。
港媒說臧健和的傳奇故事印證著香港的獅子山精神。但這不只是香港的精神,更是中國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敢拼搏的自由精神。
“料珍、味正、心意真”,在灣仔碼頭官網(wǎng),臧健和的照片依然伴隨這7個字被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我想,緬懷“臧姑娘”最好的方式,莫過于秉持她的精神,做好這個品牌,讓這碗水餃可以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