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的本質,歸根結底是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公平。
高考移民是中國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現象。針對這一特殊現象,我們要發(fā)問三個為什么。
一問:移去哪
高考移民往往來自考生眾多、學習壓力巨大、優(yōu)質高校錄取名額很虐的省份,他們會選擇一個比本省基礎教育水平相對薄弱、錄取情況又相對寬松的省份。
在過往新聞中,常常成為高考移民目的地的,是海南、福建、內蒙古等省份。像北京、天津這類大城市,也絕非不可能。
二問:怎么移
在各方壓力下,海南政府不得不抵制高考移民潮的泛濫,從2005年6月23日起,海南取消了實施多年的購房入戶政策。因此,高考移民從2005年平均不到5名考生中就有1名,到2006—2008年高考移民人數不到1%。
內蒙古方面2015年5月向河北省紀委發(fā)出的《關于商請查處河北省公職人員組織參與高考移民的函》中稱,1300多名持外省身份證考生的父母,相當一部分是河北省公職人員,有的還是單位領導。
183名家長的所在單位也被列出。名單顯示,這些家長的供職單位包括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唐山市稅務局、灤南縣人大、宣化縣財政局、邯鄲市政協、張家口市交通局、承德市司法局等。
內蒙古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負責人表示,公職人員在搞高考移民,沒頭沒臉的也辦不了。
高考的辛苦付出是為了抓住這個相對平等的機會。金錢和權力,是注定破壞平等的陰招。
高考移民打破的僅僅是公平嗎?很遺憾,戕害的還有當地的教育生態(tài)。
當高考移民進入另一個省份進行競爭,必然會影響到這個省份中原有的考生。
三問:為何移
由于中國各地區(qū)之間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所以實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分別進行評卷和劃定高考錄取分數線的政策。部分考生利用各地高考分數線的差異及錄取率的高低,到高考分數線相對較低、錄取率較高的地區(qū)應考,即為高考移民。
對比一下2018年各省份高考難度差異以及一本、211、985錄取率的高低,就不難理解有些省份為什么會成為高考大省學生眼中理想的高考地。
從教育外部來看,當前高考錄取制度中存在的高考分數差和不同的錄取率,成為高考移民的巨大驅動力;從教育內部來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基礎教育發(fā)展不均衡所產生的矛盾,不過是在高考移民這一現象中集中爆發(fā)了。
高考移民的本質歸根結底是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公平。以北京為例,除了本地高校外,所有部屬高校都應是全國學生公平共享的教育資源。
要實現教育公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資源的公平。當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需要制定合理的高教招生辦法,比如推進高校在全國范圍內的自主命題、招生改革,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讓各地學生公平享有全民共有的教育資源。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做到絕對的公平,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至少要有一個相對公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