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龍蝦
充滿市井氣的是泰國清邁的豬腳飯。一口大鍋燉湯,上面撈出的是已經(jīng)燉得酥爛的豬腳,有肥有瘦,自己挑喜歡的即可。選好后,老板用大刀剁成大塊,覆在米飯上,再澆一勺鹵水,放點香菜。端著盤子,聞著香氣,隨便找個破桌子,坐下沒幾口就吃完了。
在摩天輪下,新加坡專門開了一處由政府管理組織的夜市,起名“路邊攤”。那里重現(xiàn)了新加坡的舊日風貌,最受歡迎的是牡蠣煎蛋。老板一邊瘋狂地打雞蛋,把一臉盆的雞蛋液全部倒入滾燙的鐵鍋,一邊倒入新鮮剝出的牡蠣。用巨大的鐵鏟上下翻炒,撒上鹽、香蔥末、調(diào)料,即可起鍋開賣。牡蠣煎蛋到人手中還是滾燙的,入口滑嫩,香氣撲鼻。
同樣是路邊攤,到了歐洲就不會這么煙火升騰了。在西班牙的廣場上,幽幽地飄來一股焦糖的香氣,轉(zhuǎn)頭看去,是路邊的烤板栗。在歐洲,板栗最簡便、最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做法就是直接在炭火盤上烤。歐洲板栗的外殼薄而內(nèi)衣厚,事先在栗子殼上切個十字小口,栗子遇熱升溫,那層內(nèi)衣隨著外殼開裂,金黃的栗肉便露出來了。
歐洲的路邊攤除了烤板栗,還有牛肚包,意大利佛羅倫薩最出名的路邊攤美食就是牛肚包。牛肚包有點像西安的肉夾饃。托斯卡納小圓面包一切兩半,牛肚是提前鹵好了泡在湯汁里的,現(xiàn)吃現(xiàn)切,再佐上紅醬和綠醬夾好即成。帶著湯汁夾著燉爛的牛肚,那吸滿汁水的面包才是精華。
與歐洲的文藝范兒不同,美國和加拿大的路邊攤要粗獷奔放很多。舊金山市中心的繁華路口,有一家華人開的清水煮龍蝦。一個巨大的清水鍋子,你點一整只波士頓小青龍,老板會幫你把蝦扔進熱水鍋燙。5分鐘后撈起,小青龍通體變紅,冒著熱氣交到你手里。站著剝?nèi)ツ呛窈竦臍?,拉出白胖胖的整條蝦肉,送入口中,真是穩(wěn)穩(wěn)的幸福。
(摘自《老年博覽》)